2)第897章 单缸咆哮式柴油机问世_我在唐朝的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入一个好的岗位往往要通过好几次的考验才行。

  你连最简单的语言都学不上,那还能为承乾港带来什么好处,只能乖乖的去干那些不需要语言沟通的那些工作去吧比如放牧,开坑。

  反正都是苦力活。

  前两天自己的小舅子和自己说,海军那边的船厂已经在几个月的钻研下,已经造出了一艘小型的铁甲船。

  虽然吨位很小,最多也就能载个一百个人这样。

  但是这也证明了,这钢铁确实可以在水中浮起来的。

  而今天刘文宣就是要去看看这艘船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有没有按照当初自己设计的去造。

  第一艘试验船,刘文宣没想要怎么完美,只要结构稳定不漏水就行。

  这只是在内河里面使用的小船。

  如果到了大海里面还得考虑抗风浪这一客观观的条件,一个大鼻子,球鼻首是少不了的。

  这玩意的重要性太大了。

  在船首装了个埋在水线下的“大鼻子”。

  一条船的“大鼻子”设计得当,可以使船体与球鼻分别形成的波浪的波峰与波谷相遇而相互抵消,同时,还由于它首部线型改善,水线部分船体曲度缓和,对减少涡流阻力、提高船舶推进效率很有用。

  所以这个玩意必须得有。

  但是今天试验的这个玩意就简单多了,就相当于一个摆渡船一样,方方正正的,由几个箱体拼接而成。

  为的就是保证它的安全性,因为铁船和木船不一样,木船即使沉了,它的残躯浮木还能供人救命,而铁船你要是在海里,沉了也就是沉了。

  所以这玩意一旦以后投入使用,刘文宣会规定他们不允许单船出行,一定要双船进发。

  否则出了危险,连个消息都不会有。

  连沉在哪里都没人知道了。

  刘文宣可不想水手士兵们连死了都没人知道。

  头一艘船的试验,引来好多人围观,自己家的几个女人就不算了。

  各种科研人员都在,不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个热闹是不要想看了。

  下水的仪式很隆重,刘文宣到现场看了下,估计最多也就能载个五十吨的小船。

  船身很矮,宽宽的甲板,四四方方的,刘文宣设计的一个最简单的渡船造型。

  因为有条三四百米宽的淡水河,河的两边住着大量的土著居民,如果这船试验成功了,正好可以桥接南北两岸住民们的出行方便。

  也不能算浪费了。

  到时候可能还会多造几艘。

  最让刘文宣比较兴奋的还是张妮妮带头研发出来的,单缸咆哮式柴油机。

  这才是他今天过来现场视察的最大目的。

  这玩意比铁船要意义重大得多了,这东西任何地方都能用得着啊。

  这台柴油机出现得太及时了。

  这是张妮妮带了几百人整整研发了将近十个月,还是在有图纸的情况下。

  其中最难的就是曲轴和缸筒合塞的制造。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