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17章 核武器_抗战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亦称曼哈顿计划。为了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整个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在工程执行过程中,负责人格罗夫斯和R.奥本海默应用了系统工程的思路和方法,大大缩短了工程所耗时间。这一工程的成功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系统工程的发展。

  而提到“曼哈顿工程”就不得不提橡树岭这个地方。橡树岭得名于长16公里、宽公里的黑橡树岭山谷。二战时期,德国一直试图抢先研制核武器。如今在美国科学与能源博物馆里,展出着爱因斯坦于1939年8月2日写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封信。信中表明,已有数位美国科学家提出核裂变的发现可以导致制造原子弹的可能。为了赶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美国于1942年启动“曼哈顿计划”,其计划实施的主要地点就在橡树岭。

  为了实施这一绝密的核武器制造计划,美国在橡树岭全力实施移民、搬迁、建设和科研工作,仅用了约一年半时间,这一荒谷便聚居了万人,成为田纳西州第五大城市。根据“曼哈顿计划”,美国在橡树岭建有三座核设施:代号为“Y—12”的设施主要用于分离铀235;代号为“K—25”的设施则通过超大规模设备以更为经济的方法分离铀235;代号为“X—10”的设施为石墨原子反应堆。在很长时间内,这里的工作人员与外界完全隔离,绝大多数工作人员都不知道他们所从事工作的最终目的。

  橡树岭一译“奥克里季”。位于美国田纳西州东部坎伯兰山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此修建了最早的铀分离工厂及有关科研、实验机构。美国投到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制。现以橡树岭研究所为中心进行核能、核物理的研究。还有45所大学共同合作的原子能研究设施和美国原子能博物馆。

  “报告,汉斯先生求见!”

  “让他进来,”王汉章说道。

  “皇帝陛下,好久不见了!”汉斯来了一段时间也有了中国人的谦礼。

  “请坐!”王汉章大概能猜到汉斯来的目的,但是就是不主动说。待汉斯坐定,王汉章让人上茶。

  汉斯道:“贵国的工业建设很喜人啊,你们的人民是我见过最勤劳的人民。”

  王汉章微微笑道:“谢谢,在这里生活的还习惯吗?”

  “很不错,这里有美味的东方食物,还有西方的食物,我都差一点不想干活了。等战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