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483章 朱元璋又受打击了_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代皇帝及官僚机构在谨守“祖制”的状况下,各安其份,不敢逾越雷池,缺乏创新精神,毫无生气、魄力,最终形成了一种既墨守成规又相互制约的局面。」

  「明代历史上,部门之间推诿、观望和官员群体谨慎、保守等各种不良现象随时随处可见。」

  「大明皇帝在老朱和朱棣之后,多是平庸之辈,不仅无力掌控权力,反而诞生一批奇葩皇帝,形成种种畸形人格和极端言行方式。」

  「老朱过于完备、过于繁杂、过于具体的制度,让后来的皇帝们无法干事了。」

  「无法干事,那就玩吧。」

  「明武宗四处巡幸,扮演各种身份,疏于政务,游戏国事。」

  「明世宗长年不上朝,沉溺道教青词,无视天下灾异。」

  「明神宗沉溺酒色才气,打击报复大臣,嗜财如命,深居内宫,荒政怠政。」

  「明熹宗沉溺游戏与玩耍,醉心于泥、瓦、木、漆匠活,乐此不疲,致使大权旁落。」

  朱元璋听到这里开始反思自己了。

  小时候咱是穷怕了,坐江山之后生怕咱的子孙再受穷。

  因此,才制定这么多的规矩。

  只要咱的子孙按照这些规矩来,就能保住江山、保住富贵。

  听三孙这么一说,敢情是事与愿违!

  「其实,老朱制定这些繁杂规矩的危害远不止这些。」

  「一条规矩就是一条绳索,老朱你把人都捆成了粽子!」

  「除了喊喊万岁,啥事都干不成啊。」

  「你这些规矩把人的精力都耗在了这上面,这个社会岂不是一潭死水?」

  「处处都有高压线,密密麻麻的,人连躲着走都做不到!」

  「老子曾说过无为而治。这观点其实并不是让皇帝不思进取、骄奢淫逸。」

  「无为而治,对于皇帝来讲,就是要尽量给社会松绑!」

  「就像汉初的黄老之治,就是没那么多规矩,就是做到不扰民,尽量休养生息。」

  「汉武帝之所以能够一直打到西域,之所以打下了史上最大的疆域面积,主要原因还是汉初休养生息积累下来的财富支撑。」

  「没有文景之治,也没有汉武之霸。」

  「正是汉文帝和汉景帝这两位不霸不狂的君王的奉献,造就了汉武帝登峰造极的文治武功。」

  朱元璋此时真惭愧了,汉武帝厉害,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没有争议,原因居然在此。

  「一代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有一代人的责任。」

  「前任不可能把后面的事给全做了。」

  「要给后人留下发挥的余地、留下发展的空间。」

  「把一切都规定死了,社会也就死了。」

  「看看历史上的创新时代吧。」

  「春秋战国是花夏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盛况空前。」

  「最大的原因是各个诸侯国之间相互竞争,争夺各个地方的知识分子。」

  「对于知识分子,各个诸侯国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言论和思想上的限制。」

  「再看看宋代的宋仁宗,仁宗对臣民、对社会极为宽仁!」

  「宋仁宗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达到四十二年。」

  「仁宗的这种宽厚的性格、宽松的政策,使得北宋的文化和科技得到高度繁荣和发展。」

  「唐宋八大家,唐朝两个,宋朝六个。宋朝这六个是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全是宋仁宗一朝的。」

  「享誉世界的花夏古代四大发明,仁宗一朝就占了三个!」

  「大明是花夏历史上最保守、最内敛、最僵化的时代,尽管大明很硬气,但结果却是很窝气。」

  「追根溯源,还是因为老朱这些破规矩。」

  朱元璋此时再也得意不起来了。

  叹了一口气,在三孙这里,怎么老是受打击?

  咱还曾经交待过解缙,编《洪武大典》的时候要专门把咱制定的规章制度写进去呢。

  不行,咱得给歪头二孙交待一下,《洪武大典》里先把一些关于骑马、坐轿、穿衣等规矩给去掉。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