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2章 矫诏1出天下乱_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丁宽摆平了青州刺史焦和北海相孔融,开始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北海屯田之上。

  且说大汉都城洛阳之中,董卓凭藉武力把持了朝政,为了进一步聚拢权力,董卓又重新恢复了已废置已久的丞相制度。

  董卓被拜为相国,位居三公之上,总览朝政。享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殊待遇,权臣之形象,彻底展露无遗。

  之前董卓为了收买士人,可谓是下了血本,把大量士人名士封为刺史、太守,但这些士人却并不归心于董卓。尤其是很多党人,辛辛苦苦怂恿何进诛宦,却被董卓半路杀出,摘了桃子,心中怎么能甘愿。

  【推荐下,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党人中的领袖,袁绍袁本初弃官而逃,虽然被封了一个渤海太守的职位,但却被冀州牧韩馥派人看的死死的。大汉废史改牧已经一年多了,但真正封为州牧的并不多,都是宗室或重臣。

  韩馥虽然官至尚书,但离重臣的级别还差得远,之所以被拜为冀州牧,而不是刺史,就是为了用他来压制袁绍。开始之初,这个任务,韩馥也做的不错,专门派了几个从事,到渤海郡盯着袁绍,让袁绍轻易动弹不得。

  但反对董卓的不止一个袁绍,董卓虽然凭借兵马之威,用“闪电战”的方式,兼并丁原,收拢洛阳兵马,废少帝刘辩,鸩杀何太后,拜为相国,一举掌握了中枢大权。

  但时间一久,慌乱过去之后,董卓作为边郡武人,在大汉朝廷根中枢毫无根基的弊端,就再次显露出来。没人相信董卓这样的武人能长期把持朝廷大政,不满董卓之人就慢慢的重新活跃起来。

  不止黄琬、杨彪、荀爽三位新晋的三公,在谋划如何拨乱反正,连那些资历尚浅的士人也同样各怀心思,董卓不得人心,无法长期执政几乎是所有士人的共同想法。

  董卓给很多士人、党人封拜了官职,但这些被封官之人,没有谁按照大汉的政治传统,把董卓作为恩主,反而都急于与董卓撇清关系。

  那些封为刺史、太守的官员,还好一些,毕竟远离洛阳,有缓冲之机,但洛阳内的官员,离董卓太近,就有很多人按捺不住了。

  袁绍的弟弟袁术,被董卓封为后将军,这个可是重职了,一样弃官逃到了南阳,观望形式。荀爽的侄子荀或,

  本已出仕,在洛阳出任守宫令,但看到董卓专权,也直接弃官而去,被兄长荀悦,拉到了汝南。

  何进死后,一下后台全部倒塌的曹操,同样是董卓想收买的对象,被封了个骁骑校尉。曹操也直接跑了,潜行到陈留,投靠了好友陈留太守张藐。

  文人喜嘴炮,武人好动手,别看不满董卓的人到处都是,真正敢付诸行动的,却是何进遗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