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9章 “劝”服刘虞_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丁宽既然早就有一只隐藏起来的水军,而且战力如此强悍,那么攻略辽东之事就不需要再做犹豫,作为下阶段的战略方向确定下来。

  跨海远征当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丁宽一方面传令扬州水军全军北上青州,另一方面开始筹划,如何说服幽州牧刘虞。

  当初征伐张纯、张举和乌桓之时,丁宽与刘虞曾经短暂共事过。知道此人极好名声,经常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出现,以此树立清廉的人设。

  刘虞是汉室宗亲重臣,做过皇室的大宗正,因此成为汉灵帝册封的第一批州牧,出镇幽州。刘虞在幽州牧任上名声颇好,尤其民政方面,还是比较有建树的,迅速安定了因张纯张举叛乱而引起的社会混乱。

  刘虞虽做了州牧,但对兵事几乎一窍不通,武事方面比较依赖公孙瓒。公孙瓒之前因讨伐张纯张举的功绩,被封为奋武将军,蓟侯。

  刘虞不通兵事,对胡人外族主张怀柔之策,公孙瓒则是典型武人,对胡人自然是要强硬征伐。虽然公孙瓒受刘虞节制,但与刘虞却因胡人政策时有不和。

  而董卓乱政之后,关东诸侯联合讨董。刘虞作为宗室重臣,身份微妙。袁绍、韩馥甚至一度要拥立刘虞为帝,以与董卓掌握的朝廷中枢抢夺正统位置。

  刘虞此时脑子还是清醒的,并没有被袁绍所蒙蔽,坚决拒绝被拥立为皇帝,只是继续做他的幽州牧,算是保持了汉臣的臣节。

  在如此天下纷乱之时,刘虞行事一定非常的小心谨慎,不会胡乱轻举妄动。要说动刘虞同意讨伐公孙度,并没有那么容易,一定要派一个身份足够重的人去刘虞处,才可能取得效果。

  丁宽身边的几个谋士,虽然都已经声明鹊起,但年纪太轻,想说服刘虞这种老臣,分量还是弱了一些,此时在青州最适合的人选其实是陈纪,但陈纪担任着平原相兼领青州刺史,肯定不适合去幽州。

  最后一番商量,终于找出了合适的使者人选,就是隐居在汝南的韩融。韩融此前被董卓征入朝中,官拜大鸿胪,后来被董卓派往袁术处进行和平谈判,袁术直接斩杀了与韩融共同出使的阴修,却没敢伤害名声极大的韩融。

  韩融就此弃官回了豫州,举家搬到汝南隐居,实际就是躲到了丁宽、徐璆的地盘。韩融与丁宽一向交情极好,名声够大,又刚刚卸任大鸿胪不久,请他去游说刘虞,确实是极好的人选。

  丁宽一面派人赶快去汝南请韩融,

  一面加紧搜集公孙度的各种罪证。

  要说这公孙度做事也确实够蛮横,几乎真把自己当成了辽东的土皇帝,留下了很多的把柄。很快就被丁宽找到了重要的人证。

  这个人叫李敏,辽东人。曾做过大汉的河内太守,也是做过两千石的,后来免官回家,在老家辽东隐居。辽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