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五章 定扶余_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区全面推广。

  这些过冬技术,丁宽完全不怕被胡人学了去,砖瓦房这些都是固定的建筑,一次兴建可以使用几十年,只适合那些定居的农耕社会。

  对于游牧为生的胡人来讲,这些技术根本不实用,除非他们也找个地方兴建城邑,定居下来。然而一旦游牧的胡人定居下来,还有那么可怕吗?

  一个冬天就这样慢慢过去了,丁宽的几项新技术也通过了东北严寒的考验,今年就准备全面在东北地区推开。

  而随着春日的到来,天气渐渐转暖,丁宽在组织春耕的同时,军事上也开始恢复了活跃,下一个目标就是扶余。

  扶余占据的地方就是后世的吉林、辽宁北部、黑龙江中部,王城在后世的长春附近,地域包括了吉林高官春市、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白城市,辽宁省昌图县、黑龙江省桦南县等地。

  与高句丽居住于长白山脉之内不同,扶余所占据的都是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因此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同时扶余周边又较为繁盛的草原,畜牧业也很发达。

  这段时间,丁宽一直在搜集各种信息,翻看古籍记载,以对扶余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丁宽的理解,扶余所占有的土地,也是以农耕为主业,实际上更适合汉人的长期占有和居留。

  而且与丁宽之前对东夷(东北地区胡人的总称),刻板印象略有差异的是,扶余人的侵略性并不强,虽然与汉人也有冲突之时,但总体与大汉的关系以和平为主。

  这与扶余人农耕为主的生活方式有巨大的关系,整体而言,农耕文化离不开自己的土地,因此对外扩张的**并不强。对汉人的威胁,远低于游牧民族,居住在山中的高句丽等渔猎民族。

  而且扶余长期与大汉交流,多次遣使到大汉朝廷进贡朝拜,受到汉人的影响很深,很多习俗与汉人非常相似。

  此时的扶余只有大约二十万左右人口,被夹在高句丽和鲜卑之间,并不是东北地区强大的异族。公孙度到了辽东之后,扶余人更是主动的投靠了代表大汉朝廷的公孙度。

  这样一番了解下来,丁宽就开始与韩融、荀攸、戏志才进行商议,对扶余的策略做了一些调整。

  想要彻底占据东北,扶余的国家地位是一定不会再允许他们保留的,肯定要彻底并入大汉的统治,但扶余的人口,却并不需要再进行大规模的迁移。

  通过设立官府,传播教化,技术交流,增加汉人移民等等手段,完全可以通过一段时间,把扶余人彻底进行汉化,直接变成大汉子民。

  毕竟中原人口迁移到辽东的速度不会有那么快,已经迁徙了三十万高句丽人去了夷州岛,如果再强行迁走这些相对好管理的扶余人,很可能造成东北地区出现太多的空白地带,给鲜卑、乌桓等其他异族扩张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