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一 一章 稳定关中_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行扣押起来,等到监察司大举进入关中之后,对这些官员先要进行一轮监察、审核,然后再进行后续的安排。

  这些官员好不容易逃得了性命,虽然对丁宽的安排有所不满,但也不敢反对,好在丁宽并没有特意虐待折辱他们,只是暂时把他们软禁在长安之内,只要没有犯过严重罪行的,最起码性命无忧。

  丁宽如此安排,也是为了有意打压一下这些京官。这些京官在中枢任职太久了,很多都是那种浮滑的官僚,一身臭毛病,还有很多是靠各种关系混虚职的,更是毫无才干,更是需要进行筛选淘汰。

  不把这些京官狠狠收拾一顿,根本就没有办法任用,即使丁宽需要这些京官来装点门面,也不会对他们太过优容迁就,否则就会破坏丁宽治下的良好风气。

  长安的战略地位太过重要,丁宽亲自坐镇长安三月,大举调动麾下人力物力,才算彻底的把关中地区真正掌握在手。在此期间,丁宽还特意派出使者,前往凉州,对韩遂等大小军阀进行了一番安抚。

  之前韩遂与丁宽之间并没有什么冲突,而且丁宽麾下凉州出身的将领很多,丁宽当年在凉州传播农技,也留下了很好的名声。丁宽占据了长安之后,主动向凉州大小军阀示好,也没有谁敢给脸不要,起码表面上大家还是相处愉快,其乐融融的。

  安抚了凉州的军阀,长安的外部军事威胁就降低了一大半,汉中的张鲁虽然也已经割据独立,但也只是守土之贼,敢来主动进犯长安的可能性很小。

  丁宽肯定不可能常驻长安,稳定了关中形势之后,自然要回归中原。

  但长安的地理位置又太过重要。此地南接巴蜀,北控西凉,又是大汉曾经的陪都,本地势力根深蒂固。这个镇守长安的人选就要非常的谨慎。

  思前想后,丁宽最后把荀攸留在了长安,镇守这个重要之地。荀攸这么多年,一直是丁宽最重要军事谋主,深得丁宽信任,也只有他才能让丁宽彻底放下心来。

  而且丁宽此时身边不但有程昱、荀或、戏志才、郭嘉、又新得了贾诩,把前世曹操的五大谋主,彻底挖墙角挖了个干干净净,把荀攸放在长安,身边也不缺谋主。

  长安原本属于皇帝直接管辖的司隶,因此并没有刺史这种设置。丁宽也就干脆给荀攸设置了一个量身定做的官位--长安留守,统领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郡的所有文武。

  这个官位是丁宽麾下唯一的文武兼管的职位,已经与州牧的职权十分接近,文可以全面监管三辅之地的郡守,武可以调动所有长安附近的兵马。

  而为了辅助荀攸,丁宽又调来了皇甫亮、庞柔、马超、张辽四人,到荀攸麾下。

  皇甫亮,是皇甫嵩的族人,籍贯是凉州北地,皇甫嵩虽然已经病逝,但皇甫家在凉州和关中都有极大的影响力,把皇甫亮调来长安,可以稳定长安的世家大族本地势力。

  庞柔出身凉州寒门;马超出身扶风马氏,身上还有羌人血统,对于稳定凉州和羌人之心,也会极有帮助。张辽出身并州,也与关中极近,并且对塞外胡人极为熟悉,对于安抚关中临近的州郡,平定各种胡人同样可以有所帮助。

  至于三辅之地的地方文职官员,丁宽依旧没有过多插手人事任免,全部放权给了太傅马日磾,马日磾是丁宽树立起来的一块招牌,丁宽一直在特意的维护马日磾的权威。

  直到公元196年的四月,丁宽才离开长安,回归下邳。而此时到达了河东的小天子刘协,也在河东安定了下来,暂时驻跸在安邑。

  为了庆贺大汉朝廷脱离凉州武人的掌握,表示新的气象,在杨彪的建议之下,这一年,大汉再次改元,新的年号定为“建安”。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