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3章 兵进东郡_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丁宽真正离开颍川,应该是从长社之后,但长社是汉军汇集之地,两位主帅皇甫嵩、朱儁都在长社。

  颍川士族送匾,实际上主要表彰的还是“为民”二字,是表彰丁宽对颍川相亲,尤其是他们这些士族的“善待”。

  “保国”不过是官样文章,当着汉军那么多其他将领,只单独给丁宽送匾,大家面子上难免会有些尴尬,在颍川丁宽就是主帅,单独受到这种追捧,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丁宽离了颖阴,就叮嘱庞德和芮良赶快把这匾保存好,收起来,并且叮嘱军中将士,到了长社与其他汉军汇合之后,不要谈论此事。

  丁宽这种仁德的名声,只对那些士族、百姓有用,军中的将领不是武夫,就是勋贵,这类名声传播开了也只能在军中召来嫉妒。

  到了长社,略微休整,丁宽就应皇甫嵩之邀参加第一次军议,这次军议是要确定进军东郡的路线,所有军司马以上的将领都要参加。

  丁宽带领了主簿程昱、四位军司马马腾、芮祗、皇甫亮和黄忠,皇甫嵩帐下主要部下是从事阎忠、护军司马傅燮、以及一众北军五校司马。

  东郡处于兖州与冀州交界之处,地形狭长,大河(黄河)在东郡之中穿过,将东郡分自然的为河南、河北两个部分。

  如此进军东郡,就有两条路线选择,一条是从河内先渡过大河到达河北,平定东郡在河北的几个县之后,再重新渡过黄河,清剿黄河南岸的黄巾军。

  这条路线的好处是河内郡仍处于汉军控制,沿大河行军补给轻松,扫平河北几县后,就可以控制东郡境内的大河,再进攻河南时,选择渡河的时间地点均较为主动。

  但此条线的缺点是大军等于是在绕东郡而行至河北,回头再攻击河南,要多走很多路。

  另一条就是先不渡过大河,借道陈留郡,直线进入东郡最西南端,然后一路向东北攻击,这条路线的优点就是直线前进,不需绕路荒废时日。

  但这条线的缺点就是延着东郡的狭长地形一路进攻,只能一城一县的推过去,战略选择比较呆板。

  先是皇甫麾下诸将纷纷发言,支持两条路线的都有,轮到丁宽属下将领,丁宽就向程昱示意发言,程昱本就是东郡东阿县人,对东郡的地理形式了然于胸。

  “皇甫将军,丁校尉,东郡地形狭长,但西北部的燕县、白马均是小城,无险可守,可以轻易攻下,易守难攻的大城其实是郡治濮阳,其余各县都在濮阳东北方向。

  濮阳已濒临大河,我建议可以先走南线,待进至濮阳城下,此时我们已经攻下东郡二县,可以向朝廷显示锐意进取之心,届时探知黄巾的军力布置,我们还可以重新选择优先攻击河北诸县还是河南诸县。”

  这句“向朝廷显示锐意进取之心”才是重点,朝廷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