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章 初入洛阳_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此事传入宦官耳中,宦官首领曹节一直对太学生鞭辟朝政甚为恼火,深怕这承恩馆成为太学生另一聚集清谈之地,赶紧派人查探,发现这承恩馆只许安静读书,不许攀谈喧哗。这下却合了曹节的心意,就亲自来这承恩馆捐资百金。

  那管理承恩馆之人是徐淑当年的亲兵头领,甚有胆色,居然同样不肯让曹节特别列名在前,只言此为公益,捐资之人,无论公卿权贵还是贩夫走卒,捐资多寡,皆要一视同仁。

  这句一视同仁却说到曹节心里去了,欣然而去,自此再无人敢到此搅扰闹事。

  不要以为曹节做了宦官首领,就是那种只知道飞扬跋扈之人。汉时的宦官最早是皇帝身边帮助处理私人事务的官员,很多宦官是由士人担任,并非阉人。其后才逐渐被阉人取代。

  汉时的宦官是内臣,不是奴仆,千万不要把汉室的宦官和后世朝代的太监混为一谈,后世的太监很多是那种活不下去的底层,狠下心割一刀入宫为奴。

  汉时的很多宦官,都是出身衰落的大族,是读书人出身,为了能够重振家族,才狠心阉割入宫。这曹节本身也是出自世代两千石之家。

  汉时宦官与士族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常复杂。

  这群人某种意义上说是从士族群体分裂出来的异类,他们以身体残缺为代价,做了皇帝的内臣,完全依附于皇权,自然与一直争取相权的传统士族产生对立,甚至相互攻讦。

  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摆脱儒家传统的道德理念,十分想获得士族的认同,这方面做的最成功的其实就是曹操的爷爷曹腾。

  曹腾历经四帝,在位之时举荐了非常多的士族,在士族中名声极好,受到很多士族的拥戴感恩,否则哪有曹操建立曹魏的机会?曹操年轻时为何被重臣桥玄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桥玄与曹腾交情极深。

  十常侍之乱中,多少宦官亲属都被袁绍、袁术不分青红皂白杀光了?甚至很多人因为年轻没有胡子,就被误杀而死。在曹操被骂为阉宦遗丑的背后,曹腾给曹操留下的政治资本可谓非常雄厚。

  扯远了,说回丁宽。丁宽此次入洛阳,除了来看望师兄徐璆,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发售几本他撰写的新书。

  《农书》此时已经发售了,但《农书》只是技艺类的书籍,短期内《农书》的价值、地位并不会被士人儒家认可。

  丁宽要想争霸,在士族中如果名声不够,就要费力许多。儒家经典这方面,丁宽也就是观其大略,-不至于被当成文盲罢了,想要在这方面被士人认可,绝对不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

  好在还有一门专门的学问,可以让丁宽钻空子,那就是算学。

  汉时的算学其实已经很发达,不说《九章算术》、汉时的天文计算这些多么牛逼,就说一点:

  汉时采用郡县制,县令长于年终需将该县户口、垦田、钱谷、刑狱状况等,编制为计簿,呈送郡国。根据属县的计簿,郡守国相再编制郡的计簿,上报朝廷。朝廷据此评定地方行政长官的政绩,称为上计制度。

  这已经是非常系统的统计工作,没有足够的算学基础怎么可能完成?只是汉时的算学还比较零散,多为解决实际问题,不够系统。

  丁宽干脆把前世学的数学内容回忆出来,写成三册书:《算学基础》、《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这三本书基本是前世初中数学的难度,实际很多内容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只是丁宽编撰的更为系统。

  同时,丁宽也在书中引入了阿拉伯数字和西方字母标识,使得数学和几何运算更加清楚直观,此时已有西方书籍沿着丝绸之路流入中国,因此引用这两样东西也可以直接解释为借鉴这些外国书籍。

  丁宽又剽窃了后世成熟的算盘,这次准备一道推出。

  未来看情况,找合适的时机丁宽还要把高中数学的内容也编撰出来。

  就凭之前的《农书》和这次的几本算学书,即使丁宽争霸失败,也不算白穿越一回,至少对未来的技术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