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260章 蓝水之梦_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茂公七人不愧是能人,一个个不但在智谋上超人一等,就是在内政方面,也是极其的擅长。他们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就把李翊提出来的几个大方向上的方略,变成了有血有肉、切实可行的具体条文,这些条文是如此之多,哪怕使用了由蔡邕主持、最近才造出来的新式纸张书写,字体还是蝇头小楷,也足足有成年人巴掌宽那么厚的一本,以及徐茂公滔滔不绝的解释说明,外加各种请示。

  “屯田、安民,一体而同,也是整个新政的基础,均田、薄赋固然是善政,却不能操之过切,意图一蹴而就,以绩之见,恢复兵制和养士之事,也需得着落在这上面……屯田、尚武之事,亦是同理……”

  李翊提出的尚武理念,其实是以后世的民兵制度为蓝本的。作为共和国军人,对于共和国的兵役制度,自然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然而,徐茂公等人却不知道这些,但他们都是博学之士,很快就从前朝找到了依据。原来,在秦朝和西汉时代就有类似的制度。

  在先秦和西汉的初期,由于人口有限,可是战事又非常频繁,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秦代至西汉前期的兵役制度以郡县普遍征兵制为主。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之下的户籍什伍制度,国家直接控制了以“户”为单位的“编户齐民”,按伍、什、里、乡、县逐级管理。籍隶于什伍的编户齐民是征兵的主要对象。汉循秦制,略有损益。

  按照这个兵役制度,全国范围内的成年男子都有当兵的义务,每年由各郡国按年龄征集起来服兵役,郡国的尉官负责征集与训练,谓之“都试之制”。这样征集起来的士兵,在郡国就是郡兵,负责境内治安。

  此外,还有轮流宿卫京师和屯戎边境的义务,二者合计,一般人各二年,定期替代。当他们宿卫京师时,就是中央军;当他们戎守边境的时候,就是边防军。

  除了天子身边常备的御林军之外,当时全国的部队在训练和装备上,都没有太大不同,只有实战经验会有所差距。

  这些士兵都不是职业的,结束兵役之后,就是普通的百姓,所以,秦、西汉时期,民间的尚武之风极浓,在边境地带,随便组织起一群百姓,就能以之成军,抵御外寇。

  到武帝以后,对外战争频仍,征兵的主要对象——个体小农纷纷破产,户籍制度也受到破坏,兵源不足,征兵制逐渐衰落。

  从东汉开始,由于国力不复从前,兵制也随之崩坏,都试之制取消,郡兵改以招募方式和从刑徒选拔来替代,民间尚武之风犹存,但军队的战斗力却大为下降。

  时值乱世,李翊提出恢复秦汉兵制,对徐茂公、贾诩这样心怀大志,致力于寻找雄主,并辅助之的人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剂,他们自然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