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282章 北征之议(续)_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李翊的决议,武将们没有什么异议。有仗打就好,去年的大半年时间他们都闲着,那种日子太难过了。更不要说这还是对胡族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是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但是文臣们却是顾虑多多,不赞成李翊出兵。

  李翊作风一直很直接,打仗速战速决,直取要害,而且打下一块地盘,很快能安定下来,很少在什么地方进行反复的拉锯战。

  幽州之前一直遵循的就是这个原则,故而深得治政的文臣们推崇。

  所以,尽管通过蔡邕的发言了解了鲜卑的危害,也明白李翊对外更重于对内的心态,可除了徐茂公和贾诩之外,包括荀彧、荀攸、寇准等人在内的文臣们仍然不是很支持北征。

  当年武皇帝发动了全国的力量北征,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型会战就打了不知多少场,依然没能完全解决草原蛮族的问题。现在的幽州军虽强,能与武帝时代相比吗?军中虽然名将如云,但又有几人敢自称胜过卫霍李广?

  北征草原,得不偿失啊。

  众议纷纷间,李翊一直没发话。

  他发话,很容易就能压下异议,但他不可能一直独断专行到底。未来的军事策略,也会逐渐开始变得和政务一样,自己只掌控其大略,具体的细节则要更多的依靠名臣良将们的智慧。

  集思广益的基调,必须从现在就开始确立下来。

  不过听了这么久,李翊发现,文臣方面也没有太新奇的意见,说来说去无非两个方面,风险和收益。

  北征风险大,收益小,在没有万全准备之前,不宜大举北征。

  李翊有些恼火,都说万全准备,万全准备,一场涉及数十万人的大规模战争,又怎么可能有万全准备?哪怕是后世的德国挑起的两次世界大战,也没有办法把准备做到万全。

  所谓的万全准备,根本不能成为理由。李翊知道,这些文臣之所以阻止战争,完全是他们追求安定的天性作祟,根本不是幽州军没有做好北征准备。

  “收益问题,本将是这么想的,征讨鲜卑的收益,未必便少。”李翊轻咳一声,缓缓开口,“诸君不要忘记了,当日的辽东之战,我军一战尽歼诸胡三万大军,以及辽东叛军中的鲜卑和乌桓军队,收益如何?再就是去年冬天,我军大破南侵的鲜卑大军,两次大战的缴获,未必比击破黄巾军和辽东叛军的少吧?”

  议政厅内安静下来,一方面是李翊权威所致,另一方面,他的话也确实很有道理。

  从辽东叛军中的鲜卑人和乌桓人,还有去年入侵的鲜卑大军那里缴获最多的,就是战马。两次大战,缴获的马匹不下十万匹。而辽东诸胡联军手中,金银之类的缴获极多。

  正是因为这些战利品的存在,幽州军,尤其是幽州骑兵的扩充才这么快。不但骑兵的战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