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616章 袁绍的小心思_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此推演五德的事交给了儒士,方士被赶出了朝堂。

  汉承土德之事到此应该结束了,然而,到了汉成帝时,汉德一事再次掀起波澜。这波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震动,甚至对后世千年都有极大影响,其始作俑者就是刘向、刘歆父子俩。

  这两父子乃是汉室宗亲,楚王刘交的后裔,本朝数一数二的大儒,著述无算,但同时这两人也是本朝谶纬学的大师,他们通过《易》经,发现“五德始终说”排出的朝代轮替有问题,接着又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里找到了关于“五行相生”的说法,于是他们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五德始终说的王朝排序不正确,应该从伏羲算起,而不是黄帝,另外王朝之间的更替也不是相克的关系,而是相生关系。

  ********为此专门写了一本叫《世经》的书,重新设计了一个更为恢弘的世系表。根据这个表,太昊(伏羲)是当然的第一位,承木德,然后是炎帝承火德,皇帝承土德,一直算下来后,大汉应该是承火德。

  改“德”牵扯到天子和朝廷的体面,而且当年从水德改到土德花了一百零二年的时间,这一次当然没有必要轻信“汉应火德”的说法,所以此事无人理睬,但过了一段时间,它却被王莽所青睐。

  王莽建立新朝后,立即迫不及待的宣布,根据刘歆“五行相生”的学说,汉室是尧的后裔,属火德,而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属土德。火生土,所以他的新朝接替汉朝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还特意派了个叫张邯的儒生去给百官解释。

  本来“汉应火德”只在儒士之间流传,王莽拿这个做了篡位的借口后,这学说立即名震天下、人人皆知。

  当时天下人非常痛恨王莽,凡是王莽反对的都坚决支持,凡是王莽灭掉的都要重新光复。王莽以土德篡掉的“火德”原来是不被朝廷承认的,但后来的刘秀等中兴者认准了大汉应承的就是火德,土德没人提了。

  光武帝刘秀中兴大汉后,定都洛阳。这个洛阳的“洛”字带水字边,与火德相冲,不吉利,于是光武帝下令去掉“水”字添了“佳”字,改成了雒阳,接下来“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至此,“汉继火德”终于为皇帝和朝廷所承认,朝堂上下火红的一片。

  “五德始终说”从光武帝开始,演变成了两套算法:一套是邹衍从黄帝起算的五行相克法;还有就是刘歆开发出来从伏羲起算的五行相生法。这两套五德系统并行不悖,都流传到后世。不过“五行相生”法后来居上,逐渐演变成主流。

  按照“五行相生法”的推演,辕涛涂是大舜的后裔,舜是土德,袁家也就是土德,火生土,恰好可以取代大汉的火德。也就说,袁家应该建立一个王朝以取代刘家的大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