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章 第 17 章_穿成俊美书生的小夫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来。

  虽然林言这几天赚了不少钱,但冰价实在太贵,那么小一盒就要一两银子呢。

  “没事,等我找到一样东西就好了。”

  “什么东西呀?”

  硝石。

  古代的制冰神器。

  其实林言一直在打听,他去药铺买香料的时侯就问过,可惜硝石虽然可以入药,但用量极少,用来制冰是完全不现实的。

  好在这个事情也不急,林言打算先把烧烤做起来。

  收摊后,林言熟门熟路地去买齐了制作酱料需要的食材。

  然后他按照马老板的推荐,去了镇上最北边的一家作坊,名字叫蒋家窑。

  据说蒋家窑已经开了三十多年了,从蒋老板的爷爷辈那会儿就开始烧窑,想必手艺是很不错的。

  林言手头的钱也够了,所以他按照计划,打算去打一只大号的烧烤炉。

  蒋老板看着四十岁上下,肤色黝黑,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很是喜庆。

  林言从袖中取出准备好的图纸递给他,解释道:“这是一只用来烤东西的炉子,下头放一些碳,底部留出通风口……”

  蒋老板认认真真地听,这什么炉子瞧着奇奇怪怪的,但听完林言的解释后他才眼前一亮。

  “这东西不错,还可以带着走,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能做么?”

  “能!本来我这里都是成批量做,你只做一个应该往后排的,不过我看着挺有意思,干脆晚上加点时间给你做了。”

  这倒是意外之喜了,来之前马老板说过蒋家窑生意很火,林言还以为要等上十天半月呢,没想到人家愿意给他加班。

  运气真不错。

  蒋老板又问了一些细节,两人敲定后林言预付了定金便离开了。

  “家里的白米吃完了,咱们去米铺买些回去吧。”

  往常这个时候都是林阿爹最头疼的时侯,他们这一带没有田,想吃白米只能去米铺买。

  这一带所处的地块儿属于胶州,胶州地段很偏,离他最近的鄞州也要大半个月的行程,一来一回便是将近两个月。

  所以可想而知,这里的米价有多贵。

  往年林家买一次米恨不得吃上三月,几乎是数着粒儿的往锅里放。

  每次一到买米的时侯,林阿爹和林大嫂就愁眉苦脸的。

  现在虽然家里宽裕了不少,但米价毕竟摆在那里,也只是轻松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林言都开始好奇了,米价到底贵成啥样啊?

  进了米铺后,林阿爹熟门熟路地走到最角落的位置,跟掌柜说,“给我来三斤。”

  林言:“……”

  三斤米是不是太少了些。

  结果掌柜还说:“这次怎么不买一斤半啦,三斤可是要五十四文哦。”

  林言:“……”

  他赶紧凑过去看了一眼,居然还是最差的米,成色一看就不是今年的新米。

  放在现代他看都不会看一眼。

  林阿爹背过身去,和林大嫂一起从荷包里摸铜板,林言赶紧拦住他们,“等一等。”

  掌柜看了眼林言,眼神很明显地亮了一下。

  被惊艳到了。

  “林家的,这是你家哥儿啊?”

  林阿爹点头。

  “你家哥儿长得真好看,这样吧,看在你家哥儿的面子上,那四文钱不要了,收你五十文。”

  林阿爹和林大嫂立刻高兴了,四文钱也不少了。

  林言不太想要最差的米,他看了一圈下来,选了好一个层次的买了五斤。

  一下子花去了一百二十文。

  这价格比糖都贵。

  林言算是开了眼了。

  从米铺出来后,林阿爹有点后悔,“一百二十文呢,要不咱还是回去换那个五十文的吧。”

  林言拦住他,“阿爹,买都买了,咱也尝尝贵的味道如何。”

  林阿爹虽然答应了,但看他的表情显然还是很难受。

  林大嫂也没好哪儿去。

  林言叹了口气,过去他只知道沿海地区的百姓生活艰难,可也没想过会这么难。

  其他地区再穷,起码土地里是能种出些粮食的,可嘉禾村这里什么也没有,什么都要买。

  虽说靠海吃海,但村民们打渔技术有限,大宗渔船又掌握在官府手里,这么一来日子可不就过的苦巴巴的。

  隔壁的盐信村和嘉禾村差不多,但他们有官府开办的制盐工坊,所以百姓的日子比嘉禾村要好一些。

  林言心里有了一个想法,打算回去先和章墨远商量一下。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