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六章 官场改制的影响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大宋的天,已经变了呢?

  下午时分,大理寺把裁定公文又回交给了政制院,上面只有大理寺几个官员的签字,宋朝官制的特点就在这里。

  各部门不仅有主管、副管,还有大量下属官员,名称上有勾当、提点、勾押等职。

  一个文件,一项政令,都需要这些官员签字才能实施。

  结果就是造就了各个部门互相推诿,互相扯皮,政策推广下去,只要其中有任何一个人不签字,那政策就推动不了,行政效率极其缓慢。

  也就是赵骏抓了大理寺一些官员,震慑了大理寺,这些人才不敢违背,要是换了别人,这字怕是不容易签。

  政制院那边看了新公文也没说什么,就下发到了开封府和皇城司去了,罪名的制定和判决一般是由大理寺和审刑院来做,而执行之前是由开封府,但如今又加上了皇城司。

  至于审刑院的事情,赵骏并没有立即动手,而是写在了小本本上。将来新的制度推广后,对各种表现不好的官员要进行批评记过,发在邸报上。

  新制下,以后凡是记过人员,不仅升迁缓慢,且一旦有三次记过,就是罢官处理。因此这个小本本,堪称以后的死亡笔记。

  很快死刑核定的政令下达,确定从十二月份开始,就对罪大恶极的第一批人犯开始处决。

  这个过程可能有很长时间。

  也许到赵骏离京的时候,东京郊外的刑场还在每天送人去。

  翌日,刑部改制的通知迅速发了下去,原来的刑部尚书夏竦改为保和殿大学士,因为之前的六部尚书是寄禄官,所以只需要改一下官职就行。

  但眼下刑部显然要变成实权部门,李迪不再担任三司盐铁副使,而是改为了刑部尚书,就去了差遣,只剩下本官。

  要是以前世人肯定以为李迪是被罢为闲职了,可如今随着一份新的通知,官场炸开了锅。

  这一日,恰好又到了每月发的邸报时间。

  以往邸报是由进奏院发布,这个部门简单来说,就是朝廷的宣发机构,将朝廷发布的政令转发给诸路,同时也把诸路呈上来的公务转交给朝廷各部。

  进奏院的总部在汴梁,各个路也有分布,相当于后世宣传部以及各地宣传处、宣传局,政制院目前的指令也由他们发放。

  此刻汴梁各大办事机构,枢密院、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中书省、门下省、御史台、谏台、银台司、通进司、发敕司、三班院、开封府、九寺六监几十处官府府衙之中,官员们各司其职,跟往常一样办着差事。

  只是宋代的官员效率确实不高,诸多官员懒洋洋地上一天班磨一天工,虽然也有不少认真工作的,但至少大部分人都是慢吞吞地干活,即便遇到事务,也都是能拖就拖,少有高效。

  这就是宋代官员行政效率的现状。

  但很快随着邸报发下去,这些官员看到最新的消息,就有些坐不住了。

  因为他们万万没想到真的要改制。

  枢密院中,一些官员议论纷纷道:“没想到最近风声是真的,政制院要改制了,改为一院多部制。”

  “增设了大量的新部门,而且还会遴选闲散官员,这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吗?”

  “是倒是,可程相就不高兴了,他可是计相,现在要改成什么财政部,原来的户部只管人口,以后的国库收支都由财政部管。”

  “还有盐铁也要分开,归入到地质部,这地质部是管全国矿产的部门,似乎跟汉代的少府很像啊。”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