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五章 人与自然?让我康康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别说现在政制院堪比古之丞相,拥有全国范围的治理权,以及对所有官员的生杀大权。

  所以不少官员对政制院颇有微词,那些御史和谏官没事就向皇帝提出取消政制院制度之类。

  没引起满朝文武反对,还是因为政制院成立之后,又组建了很多新部门,把原来的那些闲散官员给招募进来任职,有了一批新利益集团的支持,才算是能够站稳脚跟。

  其次是军队权力高度集中。

  历史上范仲淹去西北,主政官其实是夏竦,而且夏竦也不是一言堂只手遮天,有范仲淹、韩琦等人从旁钳制,分走了他的权力,让夏竦难以做到独揽大权。

  而现在范仲淹去西北,那真就是土皇帝,不仅有所有军队的直接指挥权,甚至还有地方治理以及任免官员的权力,真正的军政一把手。

  要是再让范仲淹多在西北待两年,把那些上级将领都换成他自己的人,恐怕就妥妥的一地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军阀。

  在这种情况下,百官们自然会想起了前唐时期,那些不听从中央调令,称霸地方的各路藩镇军。

  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百官们相当忌惮。

  朝议的时候,甚至已经有官员以安史之乱为引,暗示赵祯如果不加以节制,立即把范仲淹调回来的话,恐怕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于是接纳李元昊投降的声音迅速压过了别的声音,虽然也有人分析认为,李元昊狼子野心,不可能就这样善罢甘休。

  但大部分官员考虑的从来都不是什么李元昊对大宋有没有威胁这件事,只会考虑权力过度集中,会不会导致安史之乱重演,范仲淹会不会成为另外一个安禄山这件事。

  所以即便没有人挑明,可这种明里暗里的暗示显然也是一种对范仲淹的谣言中伤。

  若不是在关键时刻,吕党老大吕夷简站出来为他的宿敌范仲淹说了两句公道话,恐怕今日的早朝,都要变成对范仲淹的批斗会了。

  朝议过后,赵祯等人在崇政殿开小会。

  正值初夏四月,天气回暖,殿内的大门、窗户都敞开着,除了散热以外,主要还是赵骏说过,宋朝宫殿结构往往以水银朱砂做材料,有剧毒,需要一直保持通风。

  所以平日里赵祯除了办公没办法以外,自己居住都是在后苑的木屋住,就连妃子们现在也都迁到了后苑,重新建了一些木质殿宇。

  此刻大家分列而坐,赵祯坐在书桌后的椅子上,明显松了一口气,还是挺意外地看了眼吕夷简,率先开口说道:“多亏了这次吕公能仗义出言,否则朝野非议,范卿怕是不能再在西北待下去了。”

  “臣为范仲淹说话并非出于私心,只是他现在确实需要坐镇西北,稳定局势。”

  吕夷简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如今西北战事顺利,一战大败元昊,虽然打得元昊摇尾乞怜,然这就并不意味着西北的战事就此结束。”

  “咳咳咳。”

  王曾咳嗽两声,他自从去年那次病情渡过后,算是过了一次鬼门关,身体得到康复,自然也就重新回到政制院工作。

  不过还是落下了病根,苍老了不少。

  他瞥了眼吕夷简,谁都知道老吕头这厮嘴上说的好听,但实际上还是在博得官家的好感以及宽宏大量的好名声。

  毕竟范仲淹以前那么针对吕夷简,吕夷简非但举荐范仲淹前往西北,同时又在这样关键时刻仗义出言,维护范仲淹,那满朝文武还不得夸赞他一句宰相肚里能撑船?

  所以在官家夸赞吕夷简之前,他先打断了再说。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