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八章 树苗正在茁壮成长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着。

  上午时分,赵骏并没有先处理公务,而是先去了北宫。

  这毕竟是出国作战,涉及到的是方方面面,因此还是要知会赵祯一声,以他的调令让枢密院派镇海军去。

  赵祯得知情况之后,也没有多做顾虑,直接写了一份诏书,盖上印玺,送去了枢密院。

  赵骏则回到了政制院,又签署了他的政制院知院手令,对宋彩进行嘱托。

  手令内容有几点。

  一是让宋彩为陆朝给日本豪族、反叛势力提供武器装备和资金的行动给予支持。

  二是让宋彩马懋他们表面坚决的立场,如果有必要的话,宁海军和镇海军可以直接上岸,打响第一枪,杀奔平安京威胁甚至生擒天皇。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马懋这次行动很好,立下大功,升为润州团练使,给予全军表彰,等回国后就进行表彰大会。

  为什么说这点很重要呢?

  就在于树立一个典型,哪怕马懋在这中间有犹豫,但政治就是这样,需要掩盖缺点,放大优点。

  如此就能告诉全大宋的军人,如果你在海外执行任务,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千万不要手软,该打的时候就打,朝廷永远是他们的后盾。

  不过说实话,这个表彰对于马懋来说,显然有些不公平,一战收回了矿产,武职没升,升了个寄禄职,总共就升了两级。

  可赵骏也没办法,因为海军目前就七个军,军指挥使上面就是海军总管和副总管。

  再升就是海军副总管了,那是高级将领,呼延守用跟着狄青立那么大功劳都没有升上去,更别说马懋。

  因此只能升点寄禄职提一提品级。

  而且说实话,大宋这混乱的官制也让赵骏头疼。

  现在文官还好,已经取消了寄禄官和差遣官,都统一进行了品级划分,解决了混乱的问题。

  唯独武将涉及到大宋重文抑武的立国国策,各方面的地位都暂时还没有进行提升。

  不是赵骏不想,而是不能。

  如果这样做的话,必然会引起全体文官反对,阻力可以说是相当大。

  当初老范和赵骏能够把庆历新政推行下去,是靠着拉一派打一派,分化文官集团。

  比如利用大量闲散的中下级官员,给予他们实际职位,从而换取大量中下级官员支持,通过了很多如改革官制、考成法、摊丁入亩等新政。

  而若是想提高武将地位的话,那原本那些支持赵骏的官员,恐怕全都要转换阵营,连政制院那些宰相也都不会同意。

  因此赵骏暂时就没有动武将的制度,想着等以后顺势划定军区,改革军衔制度,把武职和官职彻底区分开来,文武变成两个系统,再完善晋升流程也不迟。

  甚至到时候还可以进行大授衔,将来再算他们的功勋足矣。

  几条手令送出去,然后就是政制院以大宋国家的名义,对日本那边进行谴责,这样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