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章:话剧!_重生1985当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最终获奖名单公布前四五个月

  而大致的获奖流程也与“华夏科幻银河奖”差不多,先公示评奖委员会人员名单,然后再筛选入围名单,最后再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最终的获奖作品。

  其实,不仅仅是“华夏科幻银河奖”与“人民文学奖”,在整个八十年代,其实各个文学奖获奖流程都是差不多的。

  一般来说,这些文学奖可分为官方与半官方,但整体来说,都属于官方性质,比如由全国作协自1977年就开始评选的“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就是最为典型的官方文学奖。

  除此之外,诸如“茅盾文学奖”、“骏马奖”、“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奖”等等,也都是官方性质的文学奖。

  而且其等级非常高,几乎代表了国内文学界各领域最高奖项。

  而由杂志社或者出版社自己出钱或主办评选的文学奖,就属于半官方性质的文学奖。

  这其中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八十年代由杂志社或出版社全额出钱的,比如早期的“华夏科幻银河奖”、第一届“人民文学奖”、早期的“十月文学奖”等。

  而另外一种则是冠名的文学奖,比如后期的“银河奖”、“炎陵杯――人民文学奖”等等。

  这些“文学奖”往往奖金金额较高,是半官方半商业性质的文学奖项。

  之所以同一个奖项会有如此大的变化,那是因为,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各种文学奖层出不穷,可奖金却一直很低,最高也就一万块而已。

  这样一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这点奖金已经无法支撑整个文学奖了,所以“冠名”文学奖也就随之出炉了。

  在整个九十年代,这类文学奖项是极多的,也是极为流行的,举办的也相当成功。

  比如《萌芽》杂志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就是其中之一。

  但即使这样,文学奖的奖金额度依旧不是很高,比起国外的文学奖依旧差远了。

  就拿后世的文学界至高奖项“茅盾文学奖”来说吧,其获奖作者也只能获得最高不超过五十万人名币的奖金。

  更不用说当下八十年代这些文学奖了。

  呃……好像又扯远了,还是说回正题。

  贺云对于这些,自然是不了解的,在他的印象之中,他也就了解“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巴金文学奖”这些以大作家之名设立的文学奖。

  但偏偏这些文学奖项,除了少数一两个,你比如“茅盾文学奖”是八十年代设立的外,其余大多数文学奖,几乎都是九十年代甚至是二十一世纪才设立的,现在这些奖项根本就不存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各种奖项,他也一脸发懵。

  就比如这封告知信当中所提到的“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他就不知道这个奖项究竟是一个什么奖?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