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八八章 朝廷官盐涨价啦_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新称呼一样,世世代代捍卫着大汉天朝的北方疆域。

  各户人家抓紧时间将被冻死的马牛羊剥皮取肉,用官府分发的盐巴腌制了,等风干好了之后,自然有官府派人前来收购。在这里再重申一遍,大家一定不能吝啬使用盐巴,确保把肉都腌透了。盐巴这玩意以前卖的贵,但用不了多久就会便宜的随便就能购买。谁家是犯浑,偷偷将盐巴留下来而任凭牲畜肉腐烂掉,到时候有你们哭的时候!留守封雪城的族长严曦不厌其烦地逐家逐户上门进行政策宣传,生怕自己的族人一时贪图小便宜而干出傻事情来。

  严曦的耐心细致还是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尽管有些牧民偷偷地藏了一些盐在家中,但是大家仍然老老实实地开始大规模腌制肉制品,毕竟这件事情不是无聊的举动,这些被腌好的肉类自家无论如何是吃不完的,绝大部分还是卖给官府换回其他的生产物资甚至是马种羊种。

  为了确保腌肉的口味,赵兴还让人顺便给各家送了一些胡椒粉和生姜、大蒜等调味品,让刚刚组建的上党罐头厂派出技术员前来指导牧民腌制肉类。这些细致贴心的安排,再一次让牧民们感受到了晋国和赵太傅的温暖,在心中对于炎晟族和晋国的认同感自然会潜移默化的提升。

  有敬业精神强的记者,追寻着太傅大人的足迹一路向北而行,将沿路的所见所闻以及赵兴如何组织官兵救援牧民的事迹进行系列的报道,让南方为此事牵心挂肚的百姓们及时地了解到抗击雪灾的进展。这样的报道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无私捐助了财物的百姓们通过每天的报纸,还能够知道自己的善意举动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这就是赵兴口中提到的良性互动。

  对于晋国百姓而言,如实报道雪灾的情况可以进行良性互动,对于晋国之外的势力而言,那就不见得如此了。

  第一个发现可以趁着晋国北方大雪借题发挥的人是大汉中央朝廷主管军马钱粮的大司农副手,也就是大司农丞陈群。陈群敏感地意识到北方因为一场巨大的雪灾一定会冻死许多的牲畜,而如果想将这样的损失降低下来,就必须妥善处理好冻死的牲畜。

  冰天雪地的天气里,冻僵的牲畜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但从节令来看,北方这场雪过后显然天气会很变暖,如果不对冻死的牲畜进行处理,那么就只能眼看着它们腐烂变质,甚至还会造成祸乱和瘟疫。

  以陈群对赵兴的认识和理解,此人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如何处置牲畜尸体就成了当务之急。除了用盐腌制之外,陈群实在想不出更加简单易行的办法,所以他立即将自己的推测禀报刘备,并建议朝廷控制的安邑盐池立即降低产量,趁机涨价,并以此为手段迫使晋国开放一些对朝廷不开放的技术和商品。

  随着《晋报》陆续的报道传向南方,刘备也时刻关注着赵兴的一举一动,对于突然发生的这场雪灾,也在考虑如何从中获利。听完陈群的建议之后,刘备请来诸葛亮商议此事。

  诸葛亮tcup道:长文(陈群字)所言可行,但不可做得过于露骨,以免赵兴恼羞成怒,今后伺机报复。晋国商品展览会五月份将开幕,届时必有一场大变革,朝廷不可错过这场机会。

  既然连诸葛亮都觉得可行,于是刘备便私下里向皇帝建议,降低安邑盐池向北方的食盐供应量,并趁着北方需大量用盐的机会,把食盐的价格上调五成。

  皇帝刘辩对于这种既可以增加皇室收入,又能打压赵兴的手段很感兴趣,于是痛快地采纳了刘备的建议,以一个莫名其妙的的理由将盐池的价格上调了五成,而且还刻意降低了向晋国、凉国和幽州等地的供应量。

  皇家对外宣布涨价的理由是:河东之地东邻晋国最富庶之地上党郡,近年来物价飞涨,安邑盐池制盐百姓的收入渐渐入不敷出,生活艰难,所以只得涨价,提高制盐百姓的生活待遇。

  这个理由,怎么看怎么都有着赵氏风格,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货想出来的!~

  [三七中文手机版]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