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七章逛秦淮河_统计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些戏曲歌姬,在诗会上表演一二,逐渐演变成士子风流,后来干脆在花船青楼请客,这才形成了花船青楼林立的独特景观。

  上青楼和逛花船是雅事,自然不是只为了船震的乐趣,大家一起吟诗、听每人唱曲、看曼妙舞姿当真是一大乐事。

  故而秦淮八艳才能声名远播,秦淮才能称为大明第一的风月场所。

  朱慈烺踩着石板路,听着叫卖,看着闲逛的人群,这里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士子大半,剩下的要么一副富贵打扮,要么就是低调的匆匆而行。

  北方的茶馆以京城最有特色,茶馆有的京韵十足,有的兼收并蓄,形式十分丰富。

  有经营日久、可吃茶点的大茶馆,有以卖茶为主,门外搭凉棚的清茶馆。

  茶馆里多是客商、民众歇脚或打发时光的场所,茶馆里多伴有京韵大鼓、评书、梆子戏等等,最近还流行起读报。

  大家喝酒聊天,聊一些趣闻野史,还有各种小道消息。

  常言说京城水深,你身边的某一位,就可能跟部里内阁的高官攀上亲戚,所以消息最是灵通。

  但是南方的茶馆和北方又大大不同。江南名茶多,文人雅士多,茶道兴盛。

  早在六朝时,江南的品茶清谈之风就已十分盛行,故而江南的茶馆被赋予了更多的文人色彩和雅致风趣。

  这类茶馆摆放的家具多做工讲究,装饰精致、富丽,讲究品茶的氛围,管理上更是严格有序。

  除了看泡茶的茶道功夫,也有听说书唱歌弹琴的,不过江南的弹唱确多是那种唱词唱曲,吴侬软语,地方戏曲等等。

  江南人也没有北方的豪爽,喝茶聊天都是轻声漫语,不喜被人打搅,也不愿打搅别人。

  所以朱慈烺坐在茶馆里细细品尝,听着一边叽里咕噜的聊天,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

  偶尔有高声喝彩叫好的也是几个文士品评谁的酸诗妙文。

  暗道一声晦气,直接在此跨步上街,想起无数书中主角逛街必有奇遇,入茶馆肯定能生出事端。

  偏偏他上茶馆,连个争抢座位的都没有遇到过。沿街而行,花船多沿着秦淮河停靠,姑娘们也累了一夜,白天正在休息。

  偶尔有起航的,上面也都是士子们人影幢幢,想必又是包船办文会的。

  朱慈烺立在岸边,望着十里秦淮久久不语,突然想起什么问身边的李若琏:“李香君和陈圆圆不都是这里的人么?

  她们有没有回来省亲?或者去见见旧识朋友?来了金陵几个月怎么没见两人提过?”

  李若琏一愣不知所措的看了一眼一旁的桂喜,他虽然是护卫,但是宫里的事情他还真的不清楚。

  桂喜笑着说道:“殿下,这宫中自有规矩,两个妮子跟了您,已经是天大的福缘,您偶尔让她们能出来逛逛,已经是恩典了,她们哪里敢提这种要求。”

  朱慈烺摆摆手:“想看就看吧,哪有到家门口不让人探亲的道理,这又是年关,轮流放半月的假期,让她们去省亲吧。

  哦对了,李若琏你派人跟着点,两人毕竟是我的近侍,莫要生出什么事端。”

  无弹窗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