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四十五章大明的超级城市群_统计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新生代就不一样了,他们真的是靠着天分,靠着战功一点点升上来的,人家是真的天才。

  十年之后有这些真正大天才坐镇,他们这些老年人可能只有报社的记者偶尔想起找他采访约稿谈论一下对战争的看法了。

  虽然陛下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真的很不甘心就这样结束了。

  朱慈烺看着李通不说话,心里也很无奈,大明不能一直打仗,军工后勤工业虽然也挣钱,但军工不能占据工业的比重太大。

  这些年大明对于军工和重工业的倾斜已经很明显了,朱慈烺可不想走上红毛失败的道路。

  民生相关的轻工业需要建设,百姓对于生活质量提高的愿望要满足,不能经济连年增长百姓确依旧在温饱线徘徊。

  钱就那么多,往一个方向倾斜另一个方向自然就会减少。

  而且随着大明开始城市化加快,基础设施的矛盾已经开始尖锐,不仅是京城这样,大明不少百万人城市都在朝着两百万方向迈进。

  而那些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也朝着百万狂奔。

  城市群的现象也开始出现,京城、天津和永平三个点组成的京津永城市群。长三角更是扎堆了松江、苏州、金陵和一批中型城市。

  杭州湾杭州城带着一批中小城市也在起飞。

  听着很美好,但是对于朝廷来说这就是全新挑战,城市群的互联,城市功能重叠部分,产业重叠竞争等等问题都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对于朱慈烺来说,以后也是问题,从后世的情况来看城市化加剧之后城市病问题也困扰着这些超大城市。

  那么大明是不是要在城市病发生之前就限制这种趋势。

  有人觉得以前的朝代为了限制京城人口过多强制百姓迁出,这是一种愚昧,超大城市世界第一听着多高大上。

  但是其实这里面的问题你不亲自面对你就不知道有多麻烦。

  为什么京城到天津这一段路要优先修铁路优先修公路?就是因为这里是大明最繁忙的一段公路。

  大明京城两百万人口,每天至少要吃掉两万石的粮食,一辆四轮马车载重十到二十石之间,也就是说一天从天津到京城的马车就要一千到两千辆。

  粮车走完这段路要五天到六天的时间,也就是说,这一来一回之前,这段路光粮车就要两万辆不停的来回运送。

  这么多的粮食又至少需要四到五条船才能运输,从江南运粮一趟需要大半个月,从东南亚或者新几内亚岛那边运送粮食更是需要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

  假设一天需要四船粮食,平均运送时间四十天,一来一回就需要三百二十条大船来回运输才够京城的粮食的正常供应。

  这还不包括京城附近和天津永平的人口粮食问题。

  这还仅仅是粮食,大明京城百姓能光吃粮食啥都不干么?

  你再看后世,那些超大型城市还不是要想法设法的分流人口。

  再说了,后世的城市那是立体化的城市高楼大厦,住宅楼都是几十层楼高。

  大明的城市现在都是扁平化的,两层的房子都少。后世有汽车有公交车有地铁,通勤压力比现在的大明要小的多。

  大明京城现在的规模南北长三十多里,东西长四十多里,人的平均步行速度是每小时十里左右。

  如果人口继续扩张,这种通勤距离简直就是灾难。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