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七章 怎么回事,不是说组织很穷吗?_我的科学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味着根据地拥有真正意义上的钢铁工业。

  根据地拥有的小型电炉钢厂,能称之为钢铁工业吗?

  不能!

  刘微从上到下,根本找不到一个不支持余华研发氧气顶吹转炉的理由。

  一个都没有。

  现在,问题不在于是否支持,而是在于大概要花多少钱。

  北方部从天津青帮得到的三百万银元和大量黄金,约莫七成送抵根据地,支持战前大生产计划的运行,余下三成左右,剩个约莫一百万银元的样子。

  这笔钱,原本是准备拿来购买武器弹药的,但现在……

  不需要了。

  是投资氧气顶吹转炉,还是外购武器弹药,不需要多言。

  “一百万银元?”听到这个数字,余华微微错愕。

  什么情况?

  啥时候以贫穷作为代名词的组织,居然这么有钱了?

  别看一百万银元似乎不多,按照一比一百换算,这等于一个亿。

  乍一看,似乎只有一个小目标而已,好像的确不是很多,可别忘了组织队伍刚刚经历长征,正处于经济最困难的时间段。

  对国内资本而言,一百万不多,但对组织而言,这笔钱就像是穷人面对天文数字的医院账单一样。

  庄教授也是愣了一下,目光下意识看向余华,怎么回事,不是说红色组织很穷吗?

  余华轻轻摇头,表示不知道,刘微给出的这个消息,让他出乎预料。

  “是的,北方部流动经费还剩一百零一万银元,不知道够不够。”这时,林婉出声肯定这笔钱,但受限于保密条例,并没有说出这笔钱的由来。

  清除天津青帮,属于绝密信息。

  听到这个数字,余华和庄教授互相对视一眼,发现对方眼中的色彩。

  既然有一百万银元的话……

  “刘管家,林同学,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由空分设备、氧枪和转炉三者构成,整个项目研发经费大约十万银元左右,包含材料设备投入和试验炉建设,以及后期相关试验,目前缺口为六万五千银元。”

  庄前鼎深呼吸一口气,双眼正视刘微与林婉,缓缓阐述经费的情况:“但这笔钱不包括建设基于氧气转炉的钢铁厂,如果要建设万吨产能钢铁厂,烧结、高炉、制氧、试验炉、轧制和厂房基础建设,总投入需要在原有试验炉研发经费的基础上增添120万银元,即130万银元,每吨钢铁产能成本37银元,每吨钢铁冶炼成本约为60银元,缺口为30万银元。”

  搞试验炉,研发经费只要10万银元就能达到,成本控制优秀能降低到9万银元。

  搞一座万吨产能钢铁厂,经过之前余华和庄前鼎的精确计算,无论再怎么缩减,也只能控制在130万银元左右,达到每吨钢铁产能成本37银元的水平。

  至于每吨钢铁冶炼成本,仅为60银元而已,为平炉炼钢成本54%。

  毫无疑问,与平炉炼钢比起来,氧气炼钢的成本直线下降,经济效益极高。

  “就是说,这笔钱目前足够支撑研发经费,但不足以支撑建造钢铁厂。”刘微听到庄前鼎的讲解,点了点头,总结道。

  庄前鼎点了点头:“是的,刘管家。”

  钢铁厂经费缺口30万银元。——刘微从抽屉里取出一本笔记本,用笔记下关键信息。

  旁边坐着的林婉,右手同样握着钢笔,详细记录庄前鼎教授阐述的信息与数据,她心里默默算着一笔经济账。

  按照每吨钢铁产能成本37银元,每吨钢铁冶炼成本60银元计算,以当前市面每吨钢铁140银元售价为参考,万钢铁毛利润高达280万之巨。

  也就是说,自钢铁厂建设完毕投产那一刻起,五个月多一点就能收回成本……

  得到这个数据,林婉嘴角微微抽搐,她敢保证,这是一项令任何资本家都为之疯狂的冶金技术。

  “试验炉建设和钢铁厂建设,时间上分别要多久?”刘微记录完关键信息,言语尊敬,继续问道。

  “试验炉建设大概要两个半月,钢铁厂建设至少六个月以上。”余华回答道。

  刘微连忙记下这两个时间点,接着再次问道:“庄教授,余同学,除了资金和组织支持外,我们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技术问题,还是……”

  “机械加工设备。”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