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八章:结盟 一_光荣使命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危险了。

  最令斯大林担忧的是英法美等国的态度,一战后各国人民**的兴起及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它们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想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又要反对社会主义,镇压人民**。再加上一战给西欧各国民众带来的yīn影,使得包括英法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普遍存在恐战情绪。

  因此,英法对于德国这个一战被彻底阉割了的老对手既担忧又恐惧,担心这个强邻再次强势崛起,给英法本国带来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更担心其重蹈一战的覆辙。但是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更害怕制裁德国会立即引发战争,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再加上对红sè苏联的恐惧和仇视,于是在英法美等国的暗中纵容和扶植下,战败的德国以及强势崛起的日本便成了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的打手。

  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特别是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后,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以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的绥靖主义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A.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yīn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这些斯大林心里都清楚,来自东西两方的威胁使得这位大胡子对于苏联的处境颇为不安。很快,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召开集团军司令级别的军事会议,以寻求解决的方法。

  这次会议开了整整两天,但是却没有任何结果。最后还是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员朱可夫提了一个建议,朱可夫认为对付眼下这种危机的局势,内部所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只能从外部下手。

  他认为,德国刚刚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哪里的统治还没有完全确立,暂时应该不可能对苏联发动进攻。况且苏德两国中间还夹着bō兰,而且bō兰在一战时的表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