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四章:本土决战_光荣使命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德日两国的高层和民众则是另一番景象,惶惶不可终日,似乎世界末日已经到了,国内的气氛十分的紧张,尤其是日本。

  日本与德国不一样。德国虽然在苏德战场和北非战场找到了重创,苏联红军已经收复了绝大多数的国土。同时已经将部队推进了东欧。但是德国现在还控制着整个西欧和南欧,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葡萄牙、丹麦、挪威在内的十几个国家还在德国人的控制之下,所以德国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但是日本却不一样,在失去了朝鲜和中国东北这两块重要的资源基地以及荷属东印度这个能源基地之后,日本的主要战略物资基本上失去了补充,而且日本国内的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的储备十分稀少,根本就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再加上这次撤兵的时候日军损失了80%的重武器以及30%的轻武器,同时损失了50%的军工生产能力,可以说现在的日本除了还有七千万人口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和盟军战斗下去的资本了,说是山穷水尽一点都不夸张。

  正因为如此,日本高层对于怎样阻击盟军登陆日本本土想法不一,以大本营为首的作战部队指挥官,对敌军登陆部队立即在海岸发动攻势予以消灭,还缺乏信心。加上在之前菲律宾作战中,日军对盟军的舰炮射击和轰炸以及火焰坦克的威力的深刻体验,很多人认为在海岸与盟军决战是不明智的,很大一部分高级军官认为纵深攻击防御方式更适合日本,甚至有的指挥官还提出“在不得已时允许敌军登陆部队获得桥头堡”。

  有的指挥官则是过份考虑敌军炮击和轰炸造成的损失,主张由海岸后退,在高地构筑洞窟阵地。例如,日本关东的第12方面军的作战设想就是对从九十九里滨或相模湾方面登陆的盟军,将预定投入决战的兵团保持在利根川上游地区,待断定敌军主力的主攻方向之后,再向该方面求得决战。

  昭和19年(1944年)4月18日,当盟军攻占硫磺岛,兵锋逼近琉球群岛的时候,大本营和新设总军司令部的首脑认为在布置本土决战之前必须要统一国内民众的思想,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想要抵挡中美英苏四国的登陆作战根本就不可能。

  因此大本营严厉要求改变这种消极倾向,贯彻本土决战的基本思想,并且提出了“一亿玉碎”的作战口号。

  4月22日,参谋总长指示本土的全部陆军:“本土作战采取进攻战,决战地区需选在沿岸、尤其是在海滨地区。其作战指导,须在登陆敌军尚未建立桥头堡之前,以纵深部署猛攻登陆未完的敌军弱点。”

  25日,大本营陆军部颁发了《国土决战战法手册》放入书架,强调国土决战是进攻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