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350章 鲁人之吝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出现太大的问题,那就大概率能租到一片60-80亩大小的官田。

  搬到上林苑之后,但凡这个破产的农民手脚勤奋些,把田亩看顾的好一些,就能凭借几乎为零的租税,以及刘氏天子三天两头发下来的‘赏赐’,在五到十年之内,攒下足够置办几十亩薄田的积蓄。

  就这样,原本毫无逆转可能的‘自耕农-半自耕半佃农-佃农-奴隶’的恶性循环,就被上林苑给强行逆转。

  原本会成为佃农,并随着利滚利的欠款最终轮为奴隶的一个家庭,便能在五到十年之内,重新回到半自耕-半佃农阶级。

  若是再本分一些,那重新成为自耕农,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

  关中其他地方的状况,对百姓虽然没有上林苑那么友好,但总体来讲,也还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哪怕是在租税高达四成的渭北地区,地主也会对家中的佃农履行一定的看顾职责,包括代缴税赋、徭役,逢年过节送些酒肉布匹,在青黄不接之时借粮等。

  在土地相对肥沃的渭水以南,佃农和自耕农的年收入,更是几乎没差太多。

  一户自耕农种地百亩,得米三百石,其中要拿出二十石作为农税。

  按照一户五口计算,每年六百钱的口赋,那就又是将近八石粟米。

  再加上家中的壮劳力被征发徭役,而对田亩产出造成的间接影响,又是一比不小的损失。

  综合来讲,一个五口人所组成的自耕农家庭,在有田百亩、亩产三石的条件下,一年到头所能得到的产出,大概就在二百二十至二百三十石粟米之间。

  而渭水以南的佃农,每年产出粟米三百石,只需要按三成的租税,将其中九十石交给地主即刻!

  其余的税赋、徭役等等,都由地主承担。

  ——税赋部分,地主大都会替佃农缴纳,至于徭役,地主更是会十分仁慈的派自己家中私奴,替佃农服徭役。

  将奴隶派去服徭役,地主就能省下一笔不菲的‘伙食费’,还能按照‘每人每天五钱’的标准,得到一笔聊胜于无的徭役苦工费。

  而佃农得了好处,自也是对地主老爷感恩戴德,转头去安心种田,恨不能日夜守在田边。

  这样一来,单论渭水以南的状况,佃农和自耕农同时耕种一百亩田,年产出基本就相差十到二十石粟米。

  而佃农的生活状况,在西出函谷之后,就见瞬间掉好大一个台阶!

  ——关外的河南、河内、河东,地租妥妥在四成以上!

  再往东,到梁、赵之地,更是很有可能会达到一般以上。

  而佃农地租的巅峰,便在齐-楚-梁三国交接处:鲁地。

  如果单论佃租,鲁地的租税其实还比梁国低一些——虽然高于四成,但也不会高过五成。

  但鲁地的四成租税,和关中渭北地区可不是一回事。

  ——在承担四成租税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