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二零章 底气_辛亥大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家规模比这里小不了多少的新厂,难怪他有信心提早开始北伐统一之战。

  “重庆那边有数据吗?”杨秋似乎并不满意产能,看向了秋恒。

  秋恒说道:“重庆是完全新建所以进度较慢,在将江南厂的军工设备和工人搬迁过去后,已经开始试生产,目前主要集中在冲锋枪、掷弹筒和弹药这几项上,其中掷弹筒速度最快,每月可以提供1000支以上。其它产量约为这里的三成左右。二期工程预计将在明年4月前完成,工人的培训已经启动,大部分也都在这里实习。”

  除了主要军械外,三人还参观了一下冲压车间,十几台小型冲压机主要制造冲锋枪枪托、工兵铲、水壶和头盔等一些冲压零件。看到这些蔡锷和蒋方震都觉得杨秋就像圣诞老人,似乎兜里总有掏不完的礼物。

  光算步枪的话,湖北这边每月基本上就能武装一个步兵旅。加上去年年初向德美两国采购的十万支步枪、大炮和弹药已经全部抵达后,一师、二师、四师和两个新建警卫师率先完成换装,部队战斗力已经有了较大飞跃。

  蔡锷对轻机枪和掷弹筒最感兴趣,尤其是后者彻底弥补了手榴弹和迫击炮之间的300米空档,简单易造不说,50毫米口径也确保了威力足够,所以还特意去参观了正在靶场进行掷弹筒使用集训的士兵,以便对这种新武器有个直观印象。

  看完实弹射击后,蔡锷长叹口气,佩服道:“蔡某现在才知道以前是坐井观天,司令为工业建设真是耗尽心血,可我却在云南却差点误事。”

  杨秋明白他这是在自责当初唐继尧和后来昆明暴乱的事情,正因为这两件事延误了西南统一步伐,也消耗了大约五百万款项用于重建,几乎相当重建一个老汉阳的耗资了,所以安慰道:“松坡兄何必介怀以前的事情呢,人总是要向前看的。”

  蔡锷点点头问道:“这么大的厂,每年投入恐怕不少吧?财政上。”

  杨秋还未回答,秋恒先一步介绍道:“蔡将军错了,湖北和重庆并非用以前满清的官营模式,这里是采用国家控股和私人投资方式,其中私人这块比重比较大,是司令出的钱。”

  “这是您出的钱?”蔡锷惊讶了,就算不懂工业的人也明白,两家这么大规模的工业公司要想建设起来,也最起码需要投入数千万资金!

  蒋方震知道他会惊愕,其实只要听说过的人都会惊讶,笑道:“松坡真要丢掉老眼光了,这里的大部分投资确实是司令私人出资的,国家控股只占了少部分,主要为了对军工这块进行必要的监督,所以平时运作完全是按照欧洲工业模式。”

  秋恒继续介绍道:“欧洲工业模式比起之前官办有利有弊,弊端是产品采购上会吃些亏,因为工厂是需要盈利的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