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38章 巡洋舰规划 3_德意志崛起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上的10寸炮?好吧,那只能说你想多了......。这肯定要牺牲部分性能的。毕竟最激进的日本人和美国人也就是装了10门8寸炮。而且条约巡洋舰的防御普遍是有些问题的。后世的巴尔的摩之流也是这个吨位,不也还是顶着9门8寸炮接着用?

  所以说,对于一些成熟的海军强国来说,他们会认清这个条款的意义,既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方面的诉求,同样也可以制止恶性竞争。防止双方的军备竞赛向着无法预料的方向发展。如果鲁普雷希特亲自参加华盛顿会议的话,那么他有把握说服各方面将性能压在一个合理区间中。

  而对于德国造船工业来说,万吨的重巡船体也是比较适合生产的。万吨重巡肯定是长宽比比较大的高速船体,长度大概在200米上下,宽度在20米出头。这个长度比较适合德意志帝国目前的大部分海军船务的标准,毕竟,这个位面,德国舰队整体实现高速化,所以船体拉长是必然的。船务的长度也更合适和这个体量的战舰。生产性会比较好,至少船台足够多。

  也许有人问了,一旦条约签署,纵然是重巡洋舰数量也会比较有限吧?那是肯定的。但是作为穿越者的鲁普雷希特自然知道巡洋舰船体在历史2战中的一些用处,比如说,用来改成轻型航空母舰!而历史上,美国海军中最著名的一级轻型航母——独立级航空母舰就是拿巡洋舰船体改的!

  而实战中在美国大型航空母舰青黄不接的时候,陆续服役的9艘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无疑在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独立级航空母舰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总体来说就是体量较小载机数量偏低,释放飞机主要以战斗机为主。属于打杂是够了,但是想要打输出还有些困难。

  独立级航空母舰是用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的船体改出来的,那么好了,为何用克利夫兰呢?原因很简单,这一级巡洋舰数量太多了,历史上美国人一共造了27艘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还有9艘船体改轻型航母了……。

  独立级的表现用来对付历史上疲软的日军是足够了,但是在这个位面,如果是德美之间爆发大规模海战的话,独立级的能力就明显不够看了。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是超重量级的选手,估计这个位面,诸如中途岛、蒙大拿这个级别的存在也会在2战中一展拳脚吧?

  在王储的计划中,德国重巡洋舰的船体尺寸长度应该在210米,宽度25米上下,缩减吃水。这个船体长宽比要明显比历史日本的高雄等舰来的短粗,比如说历史上的高雄级重巡洋舰,长度是203米,宽度开始是19米改装后是米。和高雄相比吗,德国重巡洋舰的长度稍长,宽度大出不少。这样一来想要达到35节以上的高速几乎不可能,但是达到33节问题还是不大的。

  今天两更~~~!求订阅求打赏~~~!!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