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4章 拍卖会_我和李白是同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赤德祖赞便学华夏的样子。建立学校。吐蕃的百姓其实住的最为分散的,因为游牧的关系,常常一家离一家都有好远!

  不过这样也省心,6--16岁的孩子一律入学,一点商量都没有!管吃管住。

  想让孩子逃避上学帮家里干活的,只要发现。一律把草场和牲畜收回去!

  这样一来,没有一个敢不送孩子来的了。至于老师,这个赤德祖赞才不操心呢。有王小强在,他只需把学校建好就行了。

  现在华夏三个地区已经统一了汉语。转眼六七年的时间过去了。那些年龄大的学生早已经成了社会的中坚。

  他们主要学习的就是语言和各种生产技能。

  现在吐蕃完全复制了这种模式,而且随着师资的逐渐加强。现在的南诏城已经出现了华夏学院。类似于大唐的国子监。只是各个学科分的更细一些了。

  华夏学院出来的学生,都是各个行业的楚乔。对于专业的钻研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各个县学的学生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考上华夏学院。那将是他们毕生的荣耀。

  杜甫和王之涣直接被孟浩然留在了华夏学院。他们对于文学的造诣,那是一般人比不了的。

  这两个人现在整天忙的跟陀螺一样。既要教学生,自己还得学习。因为现在的语文课已经有现代文了。这个是他们需要学习的。

  特别是杜甫,王小强的那首我愿是激流。基本已经让他入了魔。毕竟他的诗词本来就追求语句通俗,让百姓们都看的懂。

  其实文字这东西本来就是大众化的东西,千百年来,哪一个流传下来的不是通俗易懂的?

  至于那些故作高深,一首诗几十个典,再弄些生僻字故作高深的诗人们。估计活着人们都不知道,别说死了流传了。

  南诏城这几天分外热闹!因为拍卖会明天就要开始了。现在已经到了验资的最后阶段。就是说想参加拍卖会的,毕竟要保证自己有一百两以上的银子。

  保证的方法就是把银子交给华夏吏部。由吏部开具银票。这银票跟大唐的类似,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大唐的银票是证物,不能直接作为银钱使用。而华夏的银票可以在华夏国任何一个地方购物。

  甚至于,现在华夏境内。连薪水都改成银票发放了。

  为了方便,银票的面额从一两到一万两。各种数值的都有。当然,大唐的铜钱在华夏也是通用的。不过如今的华夏人富裕,没人背着一袋子铜钱在街上晃了。

  分量沉不说,还影响风度。现在南诏省内如果看见背着钱袋子转悠的。那绝对是外地人。本地人丢不起那人!

  购物时候,掏出一张银票过去。显得多斯文?不用担心伪造。按现在华夏的科技水平,想仿造他们的银票。估计还得几十年。

  华夏现在每个城镇除了学校,就是衙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