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5章 兴国策_拔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萧远山在跟自己开玩笑。

  “当然能,只要陛下说能,这纸就能代替金银”萧远山说完,又把手渗入到怀中,掏出了一沓纸,递给李梦。李梦拿过一看,上面分别标记着“一”“五”“十”“百”“贯”等字样。

  “陛下请看,这‘一’就代表了一文钱,‘十’就代表了十文钱,‘贯’自然就代表了一贯钱。若是陛下规定由官府统一印制这么一批东西,绘好标记,加盖朝廷的印记,然后发放民间,令其可代替铜钱使用,使其慢慢的替换铜钱,而朝廷也不再铸造铜钱,改为印制此物,等到时机合适之时,便通令天下不得使用金银铜钱,全都用这种东西。到时候陛下就再也不用为国库没钱而担忧了。”萧远山缓缓解释道。

  “好计策若是真的能够以纸代金的话,一旦朝廷没钱,只需要印制一批便可以应急了。这等良策,也唯有爱卿能够想得出来啊”李梦显的非常的兴奋。

  “多谢陛下夸奖。”萧远山话音一顿,接着说道:“另外臣还有事情启奏陛下,是关于向西北运粮的事情。”

  “哦,快说来听听。”李梦笑着说道,显然还没从刚才的高兴中缓过劲来。

  “陛下,洛阳存粮虽然多,但是不足以供应整个西北,所以必须要从别处调粮才行。这天下产粮之地,首推江淮,所以陛下调粮,唯有江淮之地。但是江淮距离洛阳路途遥远,运粮过来,单单运粮的人马的吃喝就把粮食消耗去了三成。”

  李梦点了点头:“这也是朕最近一直在苦恼的。从江都运十车粮食,到了顶多还剩下七车,若是遇到阴雨天,道路难行的话,能够余下五车就不错了。”

  萧远山笑了笑,接着说的:“陛下可曾想过用水路运粮?水运的话,不用太多人马,而且不用担心道路难行,更重要的是水路运粮,每一次运送的粮食远比走路上运的多。”

  “爱卿的意思是……”

  “开凿运河”萧远山说着掏出了地图,摆在李梦面前,接着说道:“陛下请看,这里便是江淮之地。昔年吴王妇产层开凿邗沟,连通江淮;战国时期魏王又开凿了大沟和鸿沟,这江、淮、河、济四水已经连接起来。所以陛下只需从引引谷、洛二水,循着东汉时候的开阳渠,再由偃师至洛口入黄河,然后再引河水经荥阳、开封,与汴水交流,拆想东南,于盱眙之北入淮水,这样船就可以直接从江都行到洛阳。”

  “好一条运河。如果真的有这么一条运河的话,那我洛阳就再也无需为粮草的问题担忧了,而且江南之物可以顺着这条运河直至洛阳,开凿这么一条运河,不光是朕能用到,以后真的子孙全都能用得上。萧爱卿,有你在,我大雍朝何愁不兴”李梦兴奋的几乎是手舞足蹈起来。

  ……

  傍晚时分,萧远山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府中。

  烛火下,萧远山静静的坐在那里,手中则在翻阅着一本册子,灯光下,隐约能够看到册子扉页上三个大字:兴国策。

  “兴国策”三个字旁边还有一排小字,同样是三个,是这本书作者的名字:

  君无言

  轻轻抚摸着这本书,萧远山长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道:“文侯,恩师啊虽然你从来不肯认我萧远山这个弟子,但你的遗愿,我会帮你达成的。你留下这本《兴国策》,想必就是要将上面的内容付诸实施。恩师,你放心,如今弟子已经开始照着这本书上所写的去做了”。.。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