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肿疡主治类方_龟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煎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方歌】乳香黄耆治气弱,痈疽诸毒痛难当,未成即消已成溃,归芍参耆芎地黄,乳没粟陈甘草节,更医打扑筋骨伤。

  又方:内疏黄连汤

  主治:此方治痈疽阳毒在里,火热发狂发热,二便秘涩,烦躁呕哕,舌干口渴饮冷等证,六脉沈数有力者,急宜服之,以除里热。

  组成:山栀(一钱)连翘(一钱)

  薄荷(一钱)甘草(五分)

  黄芩(一钱)黄连(一钱)

  桔梗(一钱)大黄(二钱)

  当归(一钱)白芍(炒,一钱)

  木香(一钱)槟榔(一钱)

  上水二茶钟,煎八分,食前服,加蜜二匙亦可。

  【方歌】内疏黄连泻里热,痈疮毒火阳盛狂,肿硬发热二便秘,烦躁干呕渴饮凉,栀翘薄草芩连桔,大黄归芍木槟榔。

  又方:回阳三建汤

  主治:此方治痈疽发背初起,不疼不肿,不红不热,坚如顽石,硬若牛皮,体倦身凉,脉息迟细,色似土朱,粟顶多孔,孔孔流血,根脚平散,软陷无脓,皮不作腐,头温足凉者,并急服之。

  组成:人参(一钱)附子(一钱)

  当归(一钱)川芎(一钱)

  甘草(五分)茯苓(一钱)

  生黄耆(一钱)枸杞(一钱)

  红花(五分)紫草(五分)

  独活(五分)陈皮(一钱)

  苍术(炒,五分)厚朴(炒,五分)

  木香(五分)山萸肉(一钱)

  上十六味,加煨姜三片,皂角树根上白皮二钱,水二碗,煎八分,入酒一杯,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用棉帛覆盖疮上,常令温暖,不得大开疮孔,走泄元气为要。

  【方歌】回阳三建治阴疸,体倦身凉脉细迟,不肿不疼不红热,坚如顽石硬如皮,根平软陷无脓腐,参附归芎草茯耆,枸杞红花与紫草,独活苍朴木山萸。

  又方:竹叶黄耆汤

  主治:此方治痈疽发背,诸般疔毒,表里不实,热甚口中干大渴者,服之生津止渴。

  组成:人参(八分)生黄耆(八分)

  石膏(〔火段〕八分)半夏(制,八分)

  麦冬(八分)生地(二钱)

  白芍(八分)甘草(八分)

  川芎(八分)当归(八分)

  竹叶(十片)黄芩(八分)

  上十二味,水二钟,姜三片,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远温服。

  【方歌】竹叶黄耆口干渴,清热补正助生津,参耆膏夏麦冬地,芍草芎归竹叶芩。

  又方:内消散

  主治:此方治痈疽发背,对口疔疮,乳痈,无名肿毒,一切恶疮。能令痈疽内消,使毒内化,尿色赤污,从小便而出。势大者,虽不全消,亦可转重为轻,移深居浅。

  组成:知母(一钱)贝母(一钱)

  花粉(一钱)乳香(一钱)

  半夏(制,一钱)白芨(一钱)

  穿山甲(一钱)皂刺(一钱)

  右九味,水酒各一碗,煎八分,随病上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