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7章 阳台凝然(二)_大和四年伊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度柳公绰,勇武者如刘从谏李顺还不是都急慌慌的躲回玉泉山?所以嘛,呵呵笑一笑,这事就过去了,看谁敢再提起?

  且看当前情形,玉泉山似乎来了贵客,归云真人和归果真人都已经出面,归果真人好神奇啊,吸引众人目光,于是诸多勋贵整理容装,仙子面前可不能失了礼仪,护卫们随从们都被斥退下去,诸多达官勋贵谈笑风生,他们和刚到的这些道人也有熟人不少,少不了一番寒暄。

  柳公绰心中有些不豫,刚刚一幕让他心里不舒服,那么慌乱的场景,骑兵就起冲锋,伤及无辜怎么办?玉泉山就如此没有章法吗?但此时,道门精英云集,楼观上清显要皆至,等闲仓促不得!

  东汉灵帝时,道门兴教两脉,北有大贤良师张角创立太平道,南有蜀地张天师创立正一明威天师道,也即是五斗米道,道教兴教!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在河北掀起声势浩大的黄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了腐朽不堪的东汉皇朝,随即又被各地豪强联合镇压,黄巾军失败之后,太平道遭到残酷清洗,信众星野离散,一蹶不振,而且被统治阶级时刻严密监视,稍有风吹草动就大兴讨伐,绝不姑且,太平道被迫隐秘活动,终至于消失不见!

  而蜀地的五斗米教经过张道陵、张衡、张鲁三代天师苦心经营,成功在汉中割据称雄,建立五斗米教政权,五斗米教大兴。三国征战期间,汉中被刘备夺取,张鲁却帅部归附曹操,因此五斗米教也受到曹魏政权乃至西晋王朝的保护,正一天师道逐渐成为道教主流,太平道残部和其他流派的道门也相继汇入五斗米道教,道教主体形成。

  南北朝五胡之乱,北地烽火狼烟千里,佛教开始兴起,挤压道教成长空间,道佛之争尖锐,北魏寇谦之吸收儒家佛门精髓,改进北天师道,还试图修建通天塔静轮天宫,以承神恩。北魏分裂为北周和北齐之后,北齐高洋政权甚至灭道兴佛,北齐境内道教绝迹,国无两信,北天师道精英汇聚北周,在终南山田谷结草为楼观星望气,衍化形成楼观道派,楼观道强调返本还真,以老子五千言为根本经典,主张性命清修,召神驱鬼为人解病,教化众生,受到北周宇文氏的支持,逐渐成为北方道教主流。

  而在长江以南,衣冠南渡之后,魏晋玄学也随之南传,道教与玄学相互影响融合,五斗米教受到上层豪门士族的崇奉,转化为南天师道兴起,经过诸位大宗师如葛洪、葛玄、陶弘景、还有北朝寇谦之等人努力,南北天师道成为正统道教。

  北天师道即是楼观道,南天师道则衍化为上清派,以世家大宗茅山宗为主体,以天师道女祭酒紫虚元君南岳夫人魏华存为大宗师,以黄庭经等根本典籍,上清派繁荣昌盛,自简寂先生6修静开始蔚然大观,简寂先生6修静传弟子孙游岳,孙游岳传贞白先生陶弘景,陶弘景传升真先生王知远,王知远传体玄先生潘师正,潘师正又传正一先生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人亦称白云先生,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与陈子昂、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卢藏用、王适等人号称仙宗十友,声名远扬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知,玄宗敕谕旨兴建王屋山阳台观赐予司马承祯主持,正一先生司马承祯传玄静先生李含光,李含光主持王屋山阳台观,成为上清派第十三代宗师,王屋山阳台观也就成了上清派在北方道教的根本之地。

  此时,柳凝然柳元君就是来自王屋山阳台观,清贵显要不亚于王公大臣,谁也不能怠慢啊!

  不过有些奇怪,归心真人李在跑哪里去了?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