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七四章 再刊新书_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士人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这是一个历史名词,后世已经消亡了。但后世有一个相似的词汇,“知识分子”,但这个词汇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少,距离消亡不远了。

  无论是“士人”还是“知识分子”,都是对掌握了知识解释权的少数群体的一种称呼,这种称呼之所以会逐渐消亡,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后世的教育普及,大众认知能力的提升,使得知识的解释权,再难以被少数人所垄断。

  在大汉这个年代,想要与士人进行博弈,只依靠士人群体内的不同阶层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要找到更多的力量,来对抗士人的知识解释权。

  丁宽之所以走武将路线,其实就是在拉拢武人的势力,与士人进行对抗和博弈。士人掌握的是什么?是经学、是知识的解释权。

  但中国的所谓诸子百家的理论,大多都是属于社会学的范畴,但在后世,除了社会学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知识范畴,就是自然科学。

  中国历史上,自从秦始皇统一之后,在文化中具有统治地位的,其实只有儒家、法家、道家,这三个管理思想体系,近现代之前的中国历史,几乎逃不出这三个思想体系的范畴。

  但很不幸的一件事情,这三个管理思想,对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没有太强的内部需求。甚至为了简化社会管理的复杂性,这三个管理思想,对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所压制。

  其中,尤其以儒家思想对自然科学的压制最为严重。一句“奇技淫巧”,将自然科学打到了社会发展的角落,即使中国古代有一些“科学家”偶然出现,但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正是因此,中国历史上的科技演进十分缓慢,被西方在自然科学基础上建立的文明体系,大幅反超。丁宽从两千年之后,穿越来了大汉,自然要想办法改变这种进程。

  然而想在儒家文化独尊的时代,想要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其难度甚至要高于谋朝篡位。这是只能做,不能说的事情,必须要让自然科学的发展,得到某个强大的利益集团支持,才能对抗儒家思想的压制。

  丁宽之所以要把《农书》发行天下,其实拉拢的就是掌握大量土地,对生产力提高更感兴趣的,地主豪强群体。这个群体与士人群体实际上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彻底分隔了。

  加上《农书》的内容,更多的是偏于实务,并不系统,与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又能相结合,因此才能得以刊行天下,被士人集团所接受。

  至于后来丁宽推出的算学书,算学本身就是社会管理学的基础之一,是士人本就已经容纳到其知识系统之内的东西,丁宽只不过是进行了一些系统化阐述而已,其内容基本没有超出原有的范围太多,与士人更没有冲突。

  而回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