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章 初入洛阳_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丁宽送走典韦,己吾之事已了,安排所属人员都去东阿暂待,自己只带了五六个伴当,直奔大汉的都城洛阳(雒阳)。

  这还是丁宽第一次来洛阳,京城所在,豪门遍地,丁宽低调而来,悄悄入住早就在洛阳开设的丁氏书坊。

  丁氏书坊,是丁宽在推出丁氏纸与活版印刷术之后开设的,并未选择商业闹市,而是临近太学。

  与其他书坊主要售卖书籍不同,丁氏书坊主要出售丁氏纸和活版印刷所需的铅字、油墨等物。

  秉承丁家一贯技术公开的原则,丁氏纸和活版印刷技术,均印制成书公开发售,亦许人随意抄录。

  书坊同时承接私人书籍印刷和代售。至于各种典籍,虽然太学门外的熹平石经已经公之于众,丁氏书坊却并不贩卖。

  书坊一墙之隔还有一间院落,这是丁宽开设的免费阅览室。

  院落门前树一石碑,正面书写“承恩馆”,背面碑文则注明“承恩馆”是一寒门弟子感念恩师给了自己读书上进的机会,为了纪念老师恩情,捐资开设这间学馆,供人在此免费借阅图书,却未写出捐资人姓名来历。

  阅览室空间很大,陈设却极为朴素,只在正中悬挂一个大字“静”,乃是请大儒蔡邕所书。

  字幅之下,横列一排高案,摆放着茶水点心,认人随意取用。

  此外就是一排排胡桌胡椅,共计四百个座位。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供人端坐观书、书写。

  旁开一小门,通往里间,里间是一排排书架,分门别类,摆放各类书册,共有一两千种,万余册。也是任人拿取去阅览室观览。

  阅览室并无太多规矩,无论穷富,任人出入,只是不许喧哗。除正旦闭馆三日,其余时间全年不休,昼夜常开。洛阳有宵禁,入夜之后,仍可继续在此看书,但却关闭了门户,禁止外出。

  汉末之时,太学已发展的规模及其庞大,最多之时有三万多人在读。虽然党锢之祸中很多太学生被抓捕处罚,对太学造成很大冲击,但太学中的学生人数仍然庞大。

  汉末太学生以官员子弟为主流,大多家中富有,但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是大儒推荐的寒门子弟,苦读之人。这间阅览室,主要就是为这些寒门太学生提供一个安心读书之所。

  京都居,大不易。在洛阳开设一间如此规模的阅览室,又要免费提供书籍阅览、笔墨纸砚、茶水点心,安排人员旦夕打扫归置,花费很大。

  丁宽也未全部大包大揽,而是广开善门,在“承恩馆”门口专门设一小室,接受世人捐资。又将所有捐资情况,记录为册,置于小室案上,供人随时查阅。开支情况,亦列明成册,公之于众。

  捐资记录,只按时间前后,不分金额大小。

  初时,也有达官贵人想多出金钱,邀名买好,列名在前,却被严词拒绝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