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章 功德匾_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景,都是在迎接军伍到来的时候。所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其中未必没有惧怕讨好、道德绑架的成份。

  但送军队启行出发,那基本就只有子弟兵出征之时,才有父老相送。象丁宽这样的扬州人,带着的又是外州兵,能得到这个相送待遇却真是难能可贵了。

  老人笑呵呵的看着丁宽操作,很是满意,挥手让人把用竹筐装好的胡饼送到兵士手中。拉着丁宽的手正想再攀谈几句,却被外围的一声高喝打断。

  “丁将军,你刚刚所言却是错了。知道丁将军要再次踏上征程,前来相送的可不止是颖阴父老,我颍川十七县可是都有代表来了。

  ”

  丁宽顺着声音看去,却看到人群自然两边让开,一伙人慢慢走上前来,为首的却是也是两位老者,舞阳韩融和颖阴荀爽。

  丁宽赶紧迎了上去,“啊呀,怎么还惊动了韩公和荀公,折杀我了。”

  韩融上前,先向那我箪食壶浆的老者拱手致意一下,才一把拉过丁宽的手,“子厚到颍川时日虽然不久,但日常所行都在诸位相亲眼中,今日子厚要出征,我等自然要来送一送。来我为你介绍这些颍川乡亲。

  接下来韩融为丁宽一一介绍同来的三十几个代表,听到一个个姓氏,这下丁宽都有些慌恐了,这里几乎包含了颍川所有的顶尖士族,赶紧一一行礼致谢。

  介绍到最后一位,竟是许县陈纪。韩融还不罢休“子厚,你刚刚言道,长者赐、不敢辞,我这里刚好也有一位长者代表大伙送你的礼物,你可不要推辞啊。”

  丁宽还能说什么,只能说“诸位盛意,宽铭感于心。”他也挺好奇,这些士族会送什么给自己。

  两人说话之时,已有人将礼物抬了上来。丁宽一看这个礼物形制,就猜出这是一块匾额。只是匾额上还盖着红布,暂时看不到字。中国的匾额文化起自先秦,在汉代十分盛行。

  《后汉书·百官志》里说:“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获得官府或百姓的扁表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陈纪走上前去,揭下红布,匾额上有四个大字“保国爱民”。“丁将军,此匾是家父受颍川乡里所托,亲自书写,聊表寸心。”

  这个匾可太珍贵了,先说这字的书写者,陈纪的父亲就是陈寔陈太丘,是颍川四长里如今硕果仅存的一位,德高望重,是绝对的士人领袖。陈太丘手书,几乎就是颍川士人的官方评价了。

  再看这内容,短短四个字,“保国”说的是功绩,“爱民”说的是德行,这短短四个字,就是颍川士族对丁宽功绩德行的全面认可。

  旁边的曹操现在已经不是酸了,眼珠子都有些泛红,口水偷偷都咽了好几回。他们谯县曹氏,家族目标就是想混成士族,可已经努力多少代了,至今还是没能被士人承认。

  这丁宽是寒门小吏出身,如今得了这么一块匾,今后丁家的门楣可就直接跃升顶级了。从今以后,丁宽自己就不说了,绝对是要真正名满天下了。

  他的子孙后代,只要不是胡作非为,倒行逆施,就凭这块匾,就能保家族荣光,百年不衰。

  丁宽赶紧向陈纪躬身施礼,“宽年轻历浅,一直未敢上门去打扰太丘先生,今日却得了先生厚赐,只是这礼物太重了,宽如何敢收啊。”

  荀爽在边上接口“子厚何须过谦,太丘先生以方正知名,天下皆知,既然送了你这四个字,就说明你担得起。

  子厚转战两郡,一军之力,歼灭黄巾十几万,这保国二字如何但不得?

  子厚身担军职,本无民政之责。但子厚军纪严明,麾下将士从无残民之举;又调集诸多农资,救助民生;与黄巾作战之时,皆以护佑百姓为先,如此种种,我颍川相亲可都是看在眼中的,如何当不得这爱民二字”

  丁宽躬身受教,赶紧接过这块匾额,又与一众送行之人攀谈了好一会,才率领将士出城,跨马而去。

  颍川转战,前后不过一月,不止成功封侯,这颍川一郡的人心,却也被丁宽一并得了去。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